獨處,是我的本事
曾經,我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你一個人吃飯,不覺得孤獨嗎?”
“你總是一個人,別人會覺得你不合群的。”
“沒事別老一個人在家待著,多出去交交朋友。”
“你要學會跟別人交流,不會說話在這個社會上是混不下去的。”
我覺得有道理,於是去想各種辦法社交,去主動找話題跟別人聊天,去主動幫助別人,去迎合別人的需求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可是,後來我卻發現,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啊,獨處,明明是我的本事,怎麼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問題呢?
01 獨處,讓我看見了自己
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角色是子女、是朋友、是學生、是員工、是消費者……卻從來不是我自己。
我的想法總是會被別人的意見左右,我的時間和精力,總是在沒完沒了的探討或者爭論中消耗殆盡,我總是被動地接收一些我本來不需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總會很輕易地搶走我的注意力……
我們會被這些角色限制住,在每一個固定的角色里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漸漸地忘卻自己真正的模樣,或者,我們從來都不認識真正的自己長什麼樣子。
生活中,有很多寶媽選擇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上,而忽略自己。結果就是,孩子哭鬧,你不再有耐心去哄,但是不得不哄;家裡亂成一團,你抱怨丈夫不管不顧,最終還得自己去收拾;每天都是這樣,日復一日,你覺得很累。
但是,當你選擇把時間留給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除了家庭和工作,你還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如果你願意在自己身上花一點心思,你會看到,原來自己也可以變得很美,很精緻,很有品位……
獨處,是找到自我最好的方法,偶爾脫離外面的世界,在屬於自己的角落裡享受片刻的寧靜。
把自己對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觀察一下現在的自己跟過去的自己相比,有什麼變化。
那些以前敲破腦袋都想不通的事情現在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那些曾經不能理解的某個行為是否從另一個角度看豁然開朗?
哪些原來讓你抓狂的問題現在站在新的認知高度上看,早就不是個問題了?
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未來去繼續尋找答案?
把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列個願望清單,把願望按照強烈程度和緊急程度排個序,然後創造條件逐一實現。
哪些是你未來一定要去做的?
哪些是你過去留下的遺憾?
哪些是你計劃中正在執行的?
有哪些事情現在不去做,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
把這段時間讓自己開心的、不開心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寫在紙上,歸納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在影響著自己的情緒。
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是什麼讓你有這種選擇傾向?
現在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喜歡的嗎?如果不喜歡,怎樣才能做出改變?
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只會消耗自己的生命而毫無益處?
你的心理舒適圈帶給你的真的是舒適嗎?
只有認認真真了解自己,才不會隨隨便便迷茫。
找到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時光,有多難得。在這段時光裡,你不再是別人的誰,你只是你自己。用這短暫的自由時光,洗去一身疲憊,然後重新擁抱生活。
02 高質量獨處,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式
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很寂寞,需要人陪伴,其實那不是因為孤獨,是因為無聊!你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才會需要找一群人陪你打發時間!
低質量的獨處,是對生命的浪費,而高質量的獨處,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式。
很多東西,我都是在獨處中學到的。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雞湯文都拼命地向我傳達一個信息:多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
讀書的好處太多太多了,一些優質的文章還會告訴我該怎麼高效讀書,怎麼做筆記,怎麼把書裡的知識變成自己腦子裡的東西……
可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如何培養對讀書的興趣。所以,以前的時候一有人告訴我要放下手裡的遊戲去看書,我會本能地抗拒。
我說的書,不是童話故事,不是小說,也不是專業性強的工具書,而是其它能讓人開闊視野、提升思維的書。喜歡看故事是人的天性,沒有人會抗拒,而專業的書籍也只有在強大的目標或壓力下才會看得下去,比如期末考試。
說來好笑,我對讀書的興趣起源於無聊。
經過一段工作、休息、繼續工作、繼續休息的生活模式後,突然有一天我閒下來了。此刻的我,明明目標很強烈,明明動力十足信心滿滿,可是卻不知道該干點啥了。
我意識到,自己是進入了迷茫期,那段時間,我對打遊戲、刷抖音、看劇、買買買和吃東西等等一切我能想到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反而會因為做這些事情感到焦慮。作為一個階段性上進青年,怎麼捨得在斗志昂揚的時候浪費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