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你在人際交往上面,吃過那些虧?
有個回答得到很多人的讚同:不要把別人的好,當做理所當然。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人,總是拿關係說事,逼迫對方被迫付出。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他上學時非常愛請客買單,後來發現,總有蹭吃蹭喝的同學,每次吃完都不願意買單,等著他主動起身買單。
有一次,其他人還是這樣,他很不開心,就對其他人提議,這頓AA吧。
結果,有個女同學回答:“你現在怎麼變的這麼俗氣,以前不都是你買單嗎,現在怎麼只認錢了。”
後來,他礙於面字,還是付了這頓飯的錢。
有時候,人與人交往親密,並不代表什麼話都能說,什麼是都能做。
但很多人卻總是仗著關係好,對對方為所欲為,丟失了交往的界限感。
與人交往,留幾分分寸感,才是交往的真相。
很多時候,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01
短片《奇妙博物館》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姨的女兒考上大學,親戚們在一起吃飯。
女主小美攢了幾個月的錢,忍痛給自己買了名牌包包。
但小姨看到後,一把拿過小美的包包,還讓她把它當做禮物送給她女兒。
小美果斷拒絕,但小姨反倒怪她小氣,沒有良心,還趁她不注意,順走了小美的新包。
她在電影院工作,當售票員,小姨過來看電影,不光插隊,還想讓小美替她付電影票錢。
故意在電影院大吵大嚷,告訴其他人“我是你小姨”,來佔便宜。
以有血緣關係為理由,進行一系列道德綁架,身邊有這樣的親人,著實讓人感到厭煩。
別說是親戚關係,無論關係多親密,相處都要有基本的底線。
但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界限不清晰的人,稍微對他們和善,他們就開始得寸進尺,在你身上拼命撈好處。
這讓我想到我的捨友,因為她的種種舉動,還沒畢業,就和她直接絕交了。
剛開始和她相處,發現她是一個性格外向,非常好相處的人。但深入了解才發現,她總是不把自己當外人。
每次晚上我和朋友出去回來,她總是讓我帶東西。
“你幫我買瓶飲料吧,要冰的,不要常溫。”“你幫我買碗麵吧,不要寬的,多放辣椒。”“我沐浴露都用完了,你幫我去超市買瓶沐浴露,要檸檬香味的。”
和朋友出去我已經有點疲憊,還要幫她繞路帶這麼多東西,根本沒考慮我的感受。
我幫忙後,下次她依然像上次那樣,心安理得地開口。
我都知道她不想下去是因為懶,躺在床上,讓別人幫自己完成。
在她一次又一次地逾越下,我實在忍無可忍,選擇將她拉黑。
因為一同居住,我想著互相包容,卻換來對方的肆無忌憚。
無論什麼關係,都要互相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否則只會讓一段關係變,成一場災難。
保持正常交往,不輕易麻煩別人,是做人的潛規則,也是尊重人與人交往的界限感。
02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結局卻是羅子君與唐晶前男友賀涵走在了一起。
發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唐晶面對羅子君的求助,總是盡力幫助,不懂拒絕。
從羅子君的婚姻走向失敗開始,唐晶總是不遺餘力地幫羅子君,即使自己能力不夠,也要藉賀涵的資源去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