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走向通達人生
一天,塞北來的人給曹操送來一盒酥糖,曹操吃了幾塊之後收了起來,並在盒蓋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遞給大家傳看。
大家不明白曹操的意思,盒蓋上還有曹操的題字:“一合酥。”足智多謀的楊修卻說:“今天有口福。”伸手拿過盒子,打開蓋子取出一塊酥糖吃起來。大家驚訝地看著他,誰都不敢吃,楊修笑著說:“吃吧!這是丞相的命令,一人一口酥嘛!”
原來這是個字謎,“合”字可分解為“人、一、口”,加上前面的“一”,後面的“酥”,就成了“一人一口酥”了。
楊修猜中了這個字謎,曹操 表面只是微笑,誇讚楊修聰明,心裡卻開始 嫉妒楊修的聰明才智,覺得楊修很討厭。
2·門上加活便是“闊”
在修建丞相的府邸的時候,當時負責人的正是楊修,曹操過來視察,什麼話都沒說,就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然後就轉身離開了,別人都不明白,但是楊修聰明啊!立馬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原來是曹操嫌棄自己家的門太大,太張揚了。於是馬上讓人重新做一個小一點的門,
楊修又猜中了曹操的意思 ,這件事本來又體現了楊修的才華和聰慧,但是在曹操的心中卻覺得這人更為討厭,此時的 曹操心裡已漸漸地對楊修起了殺心。
3·口令“雞肋”既為退
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谷,進軍漢中,準備和劉備決戰一場。
戰役中曹操進退兩難,在大帳中沉思的時候,正好適庖官跟曹操端來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骨頭,於是就隨口說“雞肋”。正巧趕上夏侯敦入帳,請示夜間口令。操隨口就說:“雞肋!雞肋!”夏侯敦於是就傳令眾官,都稱“雞肋”。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就教隨行軍士,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回去。夏侯敦知道此事後大驚,趕忙跑去就去問楊修:“公何收拾行裝?”楊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所以我命令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曹操知道後博然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
這一回又叫楊修猜中了, 可是 曹操 沒誇他聰明, 卻把楊修恨到牙根疼了 ,但是楊修的腦袋也快搬家了。 果然不到半年工夫,曹操就殺了楊修,罪名是“露洩言教,交關諸侯”, 大概意思就是你洩漏國家機密、結黨營私罪和妖言惑眾。
楊修之死 , 說白了除了曹操嫉賢妒能的原因外,楊修人前賣弄自己才華也是促死的一個因素, 所以才招來殺身之禍,這樣一個蓋世人才,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呀!
那我們說太聰明又不行,一不留神還掉腦袋,那我們處事態度應該怎樣才能如魚得水?在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同時又不會把本我弄丟呢?
(三)處理本我與世故的態度★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
為什麼說大智若愚才是最好的處世態度 呢?
我們舉個例子,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有個人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鈍一些。
(1)蘇軾五十得子,希望兒子愚且魯
提到蘇軾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是大家公認的,流傳下來經典無數。在蘇軾五十歲的時候,小他26歲的愛妾朝雲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老來得子的蘇軾 自然是欣喜若狂,在洗禮日,特為兒子做了一首詩。
《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從字面上解,就是別人家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我卻是反被聰明跟誤了。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魯一些,平平安安無災無難到公卿就可以了。
其實蘇軾這麼一個絕頂聰明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是有原因的,也可以說是生平閱歷的經驗。這和蘇軾一生不得誌有關係,因為曾經多次被貶,還被罷黜流放。所以覺得自己是被聰明所誤。這裡的希望兒子愚且魯,應該是希望兒子閱盡千帆能大智若愚,別太聰明, 別像他一樣,平平安安無災無難位列公卿就行。要是真是又傻又蠢,又怎麼能做的了公卿呢!
(2)大哲學家蘇格拉底 也說過一句話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一無所知。
這句至簡的話,細想想為之震撼,一個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是真正有知的人, 一個了解智慧無限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
像蘇格拉底這樣一個知識淵博如浩渺煙海的人,怎麼可能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呢?分明就,是表明一個態度,宇宙之大,萬物變換,不可能你是什麼都知道,好多東西你都是一無所知。所以我們理解蘇格拉底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要虛懷若谷,切勿妄自尊大。其實這就是大智若愚。
說起大智若愚,我們必須要說一位楊修的同僚。
(3)三國時期,同樣是曹操賬下一名謀士荀攸 ,這個人一生為曹操謀劃大計十二次,包括著名的官渡之戰、攻打袁紹、刺殺呂布,次次都能出奇制勝。而且 荀攸還被稱為智囊團的“謀主” ,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愚笨呢?在《三國志》中,曹操是這樣說荀攸的
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意思是荀攸外表看起來膽小怕事,甚至有點怯懦,但是內心強大、有主見、勇敢、處變不驚。對於他外在的智慧別人或與之媲美,可是他的大智若愚是無人能及的,即使是顏回、甯武也比不上他。
荀攸這個人,從來不當眾炫耀自己多麼有才華,從來不當眾說自己有多麼辛苦、多麼勞累,不說自己為之付出多少,從來不居功自傲。但是關鍵時候還不掉鍊子,能迎難而上,克堅克險、出奇制勝。 正因如此,荀攸才能與“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的曹操攜手多年共進退。
荀攸在為人處世上,沒有同僚嫉妒排擠,也沒有主子對他不滿討厭,一直到他行軍途中去世了,曹操傷心欲絕,痛哭流涕。以至於以後的日子裡,曹操每每提及荀攸都會傷心落淚。
不是說人無完人,玉有瑕疵嗎?但是曹操給出了荀攸高度評價,說荀攸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君子跟賢人。
以上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保持你這種處世態度:“聰明固然好,但是聰明過頭了就是一種愚笨。” 所以《菜根譚》當中有一句話
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就是說,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收斂自己的鋒芒,不要咄咄逼人。把自己的才華到處不分場合的去炫耀和賣弄,這就不是聰明了,就是愚蠢,就是笨。 這個毛病怎能不導致走上窮途末路呢!
那麼大智若愚,不是說讓你把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要示人,而是要知道在什麼場合什麼時候脫穎出,出奇制勝。而不是隨意到處炫耀賣弄自己的才華,這種大智若愚不是真正的愚笨,而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結語:
因此,我們在為人處世日常生活中,不要像鳳姐跟楊修那樣,不分場合時機故意賣弄,炫耀自己多聰明多有才華,故意炫耀自己的同時無疑也貶低了其他人,久而久之不僅讓人厭惡,還容易樹敵,讓人敬而遠之,還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就如荀攸,學會低調做人,不矯揉造作、不惺惺作態、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在適當的場合,合適的時機,去展現自己的才華,但同時不是去炫耀自己有多麼聰明。即使你認為自己有著豐富的閱歷,超乎常人的能力,你也應該學會謙虛,學會藏拙。
低調謙虛是一種智慧,一種品格,一種境界。正如,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