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缺少洞察力,這坑里埋了多少沒人指導的大學生

創業缺少洞察力,這坑里埋了多少沒人指導的大學生
value101 2020-07-11 檢舉

 

 —

當然可以。我創立“潤米諮詢”,幫助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本身,就是一種修煉。

我把公司的收入當獎賞,支付我在市場中為了修煉自己必須付出的學費(公司開支),或許還有盈餘。

但問題是,如果市場給你的回報不夠付學費,那誰來為你的修煉付費?這才是要不要鼓勵大學生創業這個問題的焦點。

很多大學生說:創業就算失敗了,我還能學到東西。

當然你能學到東西。但是,誰給你付學費? 父母的錢。

這是很多大學生不經思考的第一選擇。

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風險投資的,就算有些項目能拿到風險投資,但在拿到錢之前,你還是需要不少的投入的。

但是很多父母,是沒有足夠的“閒錢”來支持子女創業的,於是父母的養老的錢,改善自己生活的錢,就成為很多子女創業的第一資金來源。

而這一點,恰恰違背了企業家精神。

因為,你在讓你的父母,為你的可能的失敗負責。

你根本沒有負起全責。

你不是在創業,你是在繼續啃老,用比讀大學還要高昂十倍、百倍的學費,買你的一段“實習創業”經驗。

單從經濟性的角度來說,加入一家初具規模的創業公司,拿著工資、甚至免費幹活獲得這份經驗,也許是更經濟的做法。

用自己的錢,買什麼都行,敗光了都是自己的事情。

拿父母的錢糟踐,就是不負責任了。


 

 

 

— 3  —

如果你真的覺得你可以創業成功賺大錢,那就不要“拿”父母的錢,有幾種辦法:

1)打工幾年,獲得一些積累 後,再拿自己的積累(金錢、能力)創業。

這時候,有些人會選擇不再創業了,因為他這時才認識到,這筆錢的成本是如此之高;

2)找專業的天使投資。

他們有經驗、有能力對風險定價。如果他們不投你,你要意識到,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你創業的風險太大,你目前還不值這個錢;

3)如果又不想打工,又找不到風險投資,只有父母可以依靠怎麼辦?建議還是不要“拿”他們的錢,而是請他們“投資”。

比如,用最簡單的規則,20萬,8%。那92%(這裡是230萬),就是父母對你的估值。

說好,如果拿到第二筆風險投資,父母有優先退出權。 如果拿不到第二筆投資,父母默認不跟投,承認失敗。

你要主動承擔無限責任,如果創業失敗,就股轉債 (父母的股份自動轉為債務),去打工,用未來的工資,分期歸還父母的這20萬。

如果賺了錢,你的父母的股權收入,就是為你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巨大風險,而應得的風險價格。

這是願意負全責,有能力負全責的大學生,如果想要創業,可以考慮的做法。

也是那些為了鍛煉孩子、願意支持子女創業的父母,可以選擇的真正對子女有幫助的做法。

願意負全責的大學生,去創業吧,再在創業中鍛煉負全責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連負全責的意願都沒有,那也許,還是算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