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視角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視角的不同
value101 2020-07-09 檢舉

 

 

— 3  —

怕就怕

做好了A,你卻以為是B

有次和晨興資本的劉芹聊完後,對他的一句話一直印象深刻:

人,一定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

什麼叫“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

舉個例子:如果你去隨機調查100家正在轉型的公司,80家以上會認為:

1)說起產品,我們好於多數公司;

2)一路走來,我們克服了多數公司無法想像的困難;

3)提到轉型,我們的狀況要比多數公司複雜。

總而言之,多數人認為自己屬於少數。

也有企業家朋友會問我:

潤總,我們今年做了巨大研發投入,把產品從90分,做到了120分,但是市場收效並不大。

我們現在很困惑,是不是也許用戶並不需要消費升級的好產品?

這時候,我會很有興趣地和他一起了解他的產品,他的同行的產品,市場上最好的產品。

很快大家就明白,其實這家公司的產品過去只有60分,他現在做到了65分。

但是他以為他過去的產品有90分,現在自己做到了120分。

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是如此的重要。

要去目的地,光有地圖不行,你還必須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

要想轉型,光有戰略不行,你還必須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

有的品牌也許認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產品(創造價值),但其實它最大的強項在於渠道,開了千家門店(傳遞價值)。

企業家習慣把過去的成功歸結為哲學層面的原因,會讓自己在新的征途中迷失。

在產品、營銷、渠道這三件事情上,你把一件做到極致,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就。

但怕就怕,做好了A,你卻以為是B。

因為歸因錯誤,思維視角錯誤,導致戰略導向錯誤。


 

 

 

最後的話

同一件事情,你站在不同角度,高度,立場,都會有不同的觀點。

很多問題,在CEO的位置 ,本質上是取捨問題,優先級問題。

先做這個,還是先做那個?為了誰,而犧牲誰?重視什麼,擱置什麼?

但這個問題在中層 ,就變成了能力問題。

怎麼做?能做到什麼程度?流程怎麼優化?團隊怎麼激勵?

而到了底層 ,就變成了資源問題,體制問題,使不上力的問題,甚至態度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開始逐漸顯現分野。

在馬車進化到汽車的時候,如果你說,看來輪子很重要,我們在馬掌上裝輪子行不行?

這顯然非常不現實。

你為什麼不能用汽車?

是因為你有馬,你不想把馬扔掉。

你捨不得。

所以一定要先跳出來,扔掉價值觀,再重新衝回去。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視角的不同。

今天你擁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礙你往前走的包袱。

今天你焦慮的,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維視角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視角的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