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value101 2020-07-07 檢舉

 

看似疏離、冷漠的方式,實則是梁漱溟先生遠大的教育智慧,相比於課堂成績,他更在意教孩子過社會生活。

 

蒙台梭利說過:

“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若是什麼都手把手教著,一件事接一件地管著,子女終究只能是個不能自立的“孩子”。

 

網上有一段很形象的說法:

 

8歲時孩子不能自己整理書包,18歲時不能夠獨立處理問題,28歲時給他錢買名牌鞋,就難保他不會在48歲依舊啃老。

 

話雖不好聽,卻字字箴言。

 

父母對孩子最成熟的愛,莫過於適時地放手。

 

好的父母,是能在子女需要時,給予溫暖遮蔽的羽翼,也能安心放手讓孩子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適當的“薄情”,方能使子女更快地走向獨立。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薄情”待好友,方守得底線

 

齊白石是賣畫為生的藝術家,他賣畫無論是誰,一律明碼標價。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辱,請照潤格出價: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張大千藝術圈》一書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齊白石有位弟子叫高希舜,當時,高希舜要去日本留學,臨行之前向齊白石索畫作為離別紀念。

過了幾天,高希舜到齊白石家中取畫,齊白石卻一直無動於衷,絲毫沒有將畫拿出來的意思。

高希舜見此,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裝著一疊銀元的紅紙包,送到齊白石家孩子的手中,齊白石這才取出一幅人物畫,對高希舜說:

“希舜啊,這下你的心安了,我的心也安了!”

該有的底線不能丟,該講清的事情不能含糊。

正如胡佩衡所言:

“先生性爽直,喜任俠,有古烈士風,故見有不平之事,即義形於色。

 

嘻!世之衰也,人唯利是圖,假藝術之名為自肥者比比然也。

 

先生心潔面傲,借挽頹風,求諸今人豈易多得哉!”

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堪稱一門大學問,離得太遠易淡;離得太近易煩。

 

最好的相處方式應當是: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切不可破了底線,失了距離。

 

就像著名的刺猬法則:

 

寒冬臘月,若想取暖,兩隻刺猬就需得相偎相依,但因為渾身是刺,容易傷害到對方。

 

但若是互相拉開些距離,不但能取到暖,也能保護到彼此。

 

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不該插手的事情上“薄情”對待,才能讓好友間的關係更加穩定長久。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對世界、對他人充滿了太多的希冀。

尤其是對身邊最親近的人,掏心掏肺地付出了全部真情,以為那一刻的美好,會貫穿往後餘生。

其實很多時候,走得太近,用情太深,反倒是一種傷害。

傷得多了,痛的久了,才漸漸懂得,“薄情”才是最好的活法。

對愛人薄情,才不會由愛生恨,感情更長久;

對朋友薄情,才不會失了分寸,友誼更綿長;

對孩子薄情,才不會“恩里生害”,孩子更優秀。

薄情不是無情,只是比深情多了一份清醒,是更加成熟的人生態度。

“薄情”,是看透世事之後,不悲觀,不失望,不糾結,理性地與身邊的人保持恰當的距離。

也許看似冷漠,但其實是堅守自己為底線和原則,保護彼此不受傷害。

“薄情”的人,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懂得與世界周旋,拿得起,也放得下。

餘生,願你做個薄情的人,該忘的忘,該放的放,愛得淺一點,也愛得久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