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半一半
他說:“你在這裡有朋友,絕對不要忘記。”
查理突然覺得,有朋友真好。
查理智力低下時,一直受到同事們的關照;查理智力提高後,卻受到同事們的排擠;查理智力退化後,又重新獲得同事們的溫暖。
正如一句話所說:“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同事們的行為無法簡單地評價為好壞,因為人性從來就不是單一的。
一個人可能罪惡滔天,卻是個久病床前的孝子;
一個人可能自私自利,卻對喜歡的人極為大方;
一個人可能同情弱小,卻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成熟並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許多灰色地帶。
人性沒有絕對的善惡,而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來源:視覺中國
期望,是一半動力,一半枷鎖
隨著智力提高,查理的許多童年記憶也被喚醒。
查理6歲時,媽媽不斷要他學很多東西,爸爸勸她不要自欺欺人地假裝一切正常。
媽媽咆哮著:“查理不是傻子,他會和其他人一樣正常。”
她尖叫著衝過來,不准查理玩玩具,只能玩拼字積木,查理嚇得不知所措,屁滾尿流。
隨之而來的是媽媽歇斯底里的罵人。
後來,因為學不會讀書寫字,又色瞇瞇地看女生,媽媽拿著皮帶打得查理滿地求饒。爸爸拼命阻止,媽媽也不肯罷手。
5歲時,查理被媽媽帶去進行大腦修復治療。他被綁在檢查台上動彈不得,嘴裡塞著破布,滿是恐懼。
媽媽不惜傾家蕩產地帶著查理去進行各種奇葩治療,即使無濟於事,她也絕不死心。
查理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變聰明的動機,原來是來自媽媽的執念。
來源:視覺中國
直到生下智力正常的妹妹,媽媽才放下了讓查理變得聰明的執念。
她不讓查理靠近妹妹,擔心他會傷害妹妹。
妹妹上學後成績優異,卻被同學嘲笑有個低智哥哥,因此媽媽逼著爸爸趕快將查理送到收容低智兒的沃倫之家,以免影響妹妹。
但是爸爸把查理送到了郝爾曼叔叔家,叔叔又把他交給了朋友唐納先生。
從此,查理再也沒有見過家人。
查理變聰明後,他想起了家人。
他來到父親的理髮店,父親為他理完發,卻自始至終沒有認出他。
他又來到家裡,媽媽神智不清,妹妹出乎意料地表達了熱烈感情,並希望哥哥留下來同住。
兄妹倆正親密交談,媽媽拿著刀衝進來,讓查理離妹妹遠點,查理再次逃離。
媽媽無法接受查理是個低智兒的事實,千方百計想讓他變聰明。等到生下智力正常的妹妹,她又徹底放棄了查理。
而變聰明,也成了查理內心深處最大的渴望,深深影響著他的一生。
查理的媽媽看起來行為比較偏執,可是現實中有多少父母在複製她的行為。
望子成龍的父母,不顧孩子普通平凡的現實,拼命地揠苗助長,希望孩子能脫穎而出,高人一等。
上不完的補習班,做不完的習題集,將父母滿心的期望,化為孩子童年的枷鎖。
父母的過度期望,可能是孩子的成長動力,也可能是人生枷鎖。
放下對孩子的苛求,默默成全;擺脫掉他人的期待,找到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從低智到天才的轉變過程中,查理產生了許多困惑和迷惘。
他獲得了想要的聰明,卻失去了過去簡單的快樂;
他看到了人性的複雜,人不能以簡單的善惡來論;
他明白了過度的期望,可能變成束縛一輩子的枷鎖。
常言道:“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生不求處處圓滿,小滿即大滿;
凡事不求面面俱到,知足方常樂。
願你在失意中探尋人生的得意,在遺憾中捕捉生命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