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底層邏輯,就是他的命運

一個人的底層邏輯,就是他的命運
value101 2024-12-14 檢舉

 

03

成長的底層邏輯

在一次活動的晚宴上,蔣方舟與《冬泳》的作者班宇閒聊。

在漫長的酒會上,看眼前衣香鬢影,蔣方舟感慨地說:“很難想像菲茨杰拉德每天參加這種聚會,還能搞創作。”

班宇也說:“要天天這樣咣咣的,活著都費勁。”

事實上,不管是費茲傑羅還是他筆下的蓋茲比,最後都在紙醉金迷裡沉淪,毀了一生。

羅翔說過一句話:所有的爽都是瞬間的東西,人類真實的快樂是恆久的努力。

兩種快樂的差別,其實也是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區別。

或是燈紅酒綠,或是刷影片看小說,沉迷於低階快樂中,大腦皮質就會分泌多巴胺。

學一種技能、看一本名著、完成一個長遠目標,一開始雖然痛苦,但最終迎接你的卻是持久的回甘,這就是內啡肽。

人生是公平的。

那些讓你一時爽的東西,最終一定會讓你痛,而那些讓你痛的東西,才會讓你真正成長。

張一鳴怎麼成功的?

大學的時候,別人約會談戀愛,他看書敲代碼;別人打牌玩遊戲,他看書敲代碼。

他說: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絕拉著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壓力、誘惑。

所以如果你周遭的人都在放縱,你卻選擇了克制;周圍人都在擺爛,你卻選擇了奮鬥。

那麼日復一日,你自然能卓然出眾。

遠離多巴胺,追求內啡肽,你才能遇見想要的人生。

 

04

經營家庭的底層邏輯

2002年,錢學森先生已經臥床了,請夫人蔣英代替他去領個獎。

臨出門時,蔣英開玩笑地對錢學森說:“我領來的這個錢歸我,那獎給你。”

錢學森聽完笑了一笑立刻回复說:“這個好,'錢'歸你,'蔣'歸我。”

在這樣有愛溫馨的家庭裡,兒子錢永剛受到了很好的薰陶。

錢學森忙於事業,但錢永剛說他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因為父親的言行給了他最基本的教育。

在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錢永剛如是說:“爸爸媽媽,我很感謝你們,讓我在人生當中能夠站得住。”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旺,這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底層邏輯。

一個人只有善待好家人,溫暖的能量在每個成員之間就會流動不息,家也會欣欣向榮。

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陳曉卿,一直很感激父母給他提供了一個溫馨的童年。

父母相處的一個細節,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出生於稻米之鄉的母親與北方的飲食習慣格格不入,常念著故鄉的吃食,臘肉、糍粑、蔬菜。

父親暗暗記在心中。

所以,父親蒸饅頭時,會在蒸籠中間為母親放一碗飯。

對此,母親也有了另一個習慣,自己做米飯時,總會熱上兩個饅頭給父親吃。

「南米北面,求同存異」的飲食習慣,父母維持了五十多年。

另外一個細節,是年夜飯的時候。

那時老家的習俗,團圓飯講究七個盤子八個碗的「標配」。

那時候家裡窮,陳曉卿的老爹便會想辦法「湊盤子」——哪怕只是拿點花生濫竽充數。

陳曉卿認為父親是一個“樂觀的形式主義者”,隨著年齡增長才漸漸明白,父親只是希望可以讓所有家庭成員都感受到溫暖,並不是太寒酸。

父親怎麼照顧母親、怎麼照顧家庭,潛移默化地影響陳曉卿的人生觀,也給他的成長帶來源源不絕的能量。

特別認可心理學家恆子的一句話:家庭和睦比什麼都重要,只要守護好它,其他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當我們扛起了責任,付出了愛意,家庭才會融洽和睦,事事皆能如意。

在商界有條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則。

它分為兩步:

1. 找出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

2. 非常嚴格地按照這個道理行事。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所謂底層邏輯,也是千萬現象背後的底層法則。

只要我們按照上面的4個底層邏輯做人做事,人生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