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之後,就不建議與兄弟姊妹過多走動了,有這3個現實原因
現實一點吧,到了四五十歲,就得學會做減法了,別老是想著天天往外湊熱鬧。
這個年紀,反倒是少走動才更有分寸,給彼此留點空間,關係才能穩住,不至於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兒鬧得沒完。
兄弟姊妹之間,說穿了,年頭越久,越容易摻雜利益和誤會。
多給自己點時間,少插手,關係反而更牢靠。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是真正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01
年齡漸長,差距讓親情生嫌隙。
人越活越明白,尤其到中年,身分認同早已基本定型,想翻身沒那麼容易。
但兄弟姊妹走動頻繁,難免有人心思活泛起來:哪個混得好?誰又落後了?
於是,有些兄弟姊妹的「勢利眼」可就發作了,逢人就會拍高踩低。
對那些過得好的兄弟姊妹,恨不得捧到天上去,一口一個「真是出息」;碰上生活一般的,輕則冷嘲熱諷,重則乾脆撂狠話「別來往了」。
兄弟姊妹本來都是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人啊,出身一樣,成長環境相似,可到了現在,有人高攀不著,有人落魄至此。這差距要是太大,真擱到一起,多半不是難堪就是不自在。
一方過得相對風光,另一方越是被擠兌,偏偏這種人際落差最容易讓親情也跟著變味兒。
所以啊,頻繁走動,有時候就是給自己找麻煩,活脫脫自討沒趣。
02
父母不在後,兄弟姊妹成「親戚」。
有時候,不是兄弟姊妹之間不願走動,而是現實在這裡:父母在時,大家有個牽掛;可父母一去,大家就不知不覺把兄弟姊妹當成了遠房親戚。
偶爾聚一聚,反倒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