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性子軟的人,一定要狠狠讀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性子軟的人,一定要狠狠讀歷史
value101 2024-09-13 檢舉

 

前兩天,重溫《明朝那些事兒》,被其中一句話震撼到了:

“在由強者書寫的歷史中,歷來沒有眼淚的位置。”

縱觀古今,確實如此。

軟弱膽怯的人,到死都一無所有,最後只會被湮沒在歷史中。

而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無一不是內心彪悍,行事果決的狠人。

例如徐階,為了扳倒奸臣嚴嵩,忍辱負重,屈居人下十七年;

例如王陽明,他被貶後蝸居山洞,日夜苦讀鑽研,終於心學大成。

他們憑著剛強的意志,不屈的韌性,衝破困境,為自己殺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可見,能成大事者,沒有一個是軟柿子。

如果你也想混出一番名堂,我建議你一定要去看看這本書。

看這些人物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如何一次次與勁敵對抗,化解危機。

相信讀懂之後,你也能克服自己的軟弱。

識謀略,懂佈局,會博弈,一步步向著強者進化。

1

做事優柔寡斷,學學朱元璋

有人曾經把朱元璋的人生經歷,做成了下面這張圖:

 

從一個小小的放牛娃,到主宰天下的君主,朱元璋的一生可謂傳奇。

然而在成為皇帝前的這40年裡,他經歷過無數次艱險的處境。

而他之所以能一直撐下去,靠的就是一股「要嘛不做,要嘛做絕」的信念。

書裡講到,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有兩個勁敵──陳友諒和張士誠。

三人各自佔據一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彼時兩人強勢聯合進攻,嚇得朱元璋軍內人心惶惶。

有人主張投降,有人建議趕緊棄城逃跑,還有人主張拼死一戰,大家各言其理,莫衷一是。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朱元璋迅速復盤了一下局勢:

敵人雖強,但尚可以拼死一搏,可一旦這次投降了,就得滾回老家,一輩子當和尚。

前怕狼後怕虎,還怎麼混出名堂?

想清楚之後,他馬上作了定奪。

他在軍中下了一條死令:“誰敢再提投降和棄城之事,必殺無赦!”

後來,朱元璋巧用計謀,成功分化了敵人的聯盟,並把他們逐一擊破。

經此一舉,朱元璋在民間再無敵手,一路直逼元都,最後拿下了江山。

如果不是當初的果決,也不會有他後來的成功。

《史記》中有一句話:“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

很多人做事畏手畏腳,左右搖擺,把時間都浪費在空想上面。

到頭來只會一無所成,泯然於眾。

而真正的強者,往往性格果決。

他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願意為此全力以赴。

也只有這樣的人,能夠掃清前行路上的一切阻礙,堅定不移地邁向成功。

 

2

心腸太軟,看看張居正

根據統計,明朝270多年的歷史中,共有139名宰相,其中不乏賢人能士,但只有一人被後人譽為「救世宰相」。

這個人就是張居正。

而張居正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他的鐵腕手段。

書裡指出,萬歷皇帝登基初年,明朝政治黑暗,賦稅沉重,社會積弊久矣。

為了挽救時局,張居正上任後開啟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一條,就是「考成法」。

考成法相當於現在企業實行的KPI制度,各級官員只要政績不達標,就會被貶職減俸。

此法一出,官場裡各種歪門邪道無所遁形。

大臣們慘叫連天,紛紛上書參奏張居正。

但這一切都被張居正以暴力手段壓下了,反對他的人非死即傷,下場慘烈。

為了實現天下太平的理想,他不惜背負罵名,也要將新制度實施下去。

最終,在張居正的努力下,國家頹勢一度扭轉,大明王朝得以多延續了數十年的壽命。

政治家馬基雅維利曾經說過:“要知道,沒有什麼比偉大事業更需要運用心狠手辣的了。”

不論時局如何變幻,弱肉強食都是社會唯一的叢林法則。

誰的實力強,誰就有話語權;誰的手段硬,誰就能贏得博弈。

而心太軟的人,只能任人欺凌。

人這一輩子,還是要有點攻擊性。

敢於亮出自己的獠牙,我們才能應付各路妖魔鬼怪,一路披荊斬棘,幹出一番成績。

 

3

習慣認命,就看看朱棣

當年明月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講述朱棣的身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孩子,謀略過人,然而由於其母親身份低微,從來就不受父親重視。

當太子朱標入主東宮、養尊處優,被名士教導的時候,他只能在軍營長大,整天和兵痞混在一起。

爹不痛、娘無勢,隨便一個小兵都能笑話自己。

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朱棣早就知道了,想要什麼,一定要靠自己爭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兒子朱標早逝,皇位就落到了其孫子朱允炆頭上。

眼看著年輕的姪子繼位,朱棣再也不願隱忍。

他偏要搏上一把,改變自己的命運。

朱棣先從北平揭竿而起,以「清君側」為由揮師南下,一邊攻城掠寨,一邊擴充軍隊。

僅僅花了4年,就攻下皇都,奪取了皇位。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