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value101 2024-09-12 檢舉

 

人和人的距離,到底是怎麼拉開的?

有人說,是因為選擇,選擇大於努力,要緊跟趨勢。

有人說,是因為努力,人生會面對無數的選擇,但只有努力才是最根本的底色。

有人說,是因為能力,努力不一定有效果,關鍵還是能力的提升。

這些答案,貌似都對。

但問題是,現在很多90後甚至00後,短短幾年時間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你說TA比你努力?你上班從來都是996。

你說TA選擇對了?你也一直在緊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大潮。

你說TA能力比你強?這一點連你自己都不會相信。

 

到底是因為什麼?

 

選擇、努力、能力……這些看似重要的原因,其實都只是比較表面的解釋。

支撐你選擇、支撐你努力、支撐你能力提升的,最根本的內核,是你的觀念。

觀念不同,即使面對同樣一個事物,看到的東西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普通人看見樹木,高手看見整片森林。

史鐵生說過一句話:人與人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

任何一個人和任何一頭豬之間的差別,是恆定的、可量化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則會大到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事實上,我們都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裡,只是偶爾會有交集。

 

觀念提升

比能力提升更難

2014年7月,我來到北京。至今已有5個年頭,這期間我入職過兩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我最開始做了一年的程序員,後來轉崗做了運營。

轉崗後,我從運營專員做起,7個月後,升職為運營經理,又過了7個月,升職為運營副總監,再過了5個月,升職為運營總監。

 

撕裂般成長的速​​度,帶來的卻是撕裂般的痛苦,而撕裂般的痛苦,又反過來逼著我去撕裂般的成長。

一個人的時候,做好自己手裡的事就可以了,非常輕鬆,但開始帶團隊後,痛苦就接踪而至。

為什麼會痛苦?

雖然我的職位升級了,但是我對待工作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升級,還是原來作為一個執行者的思維。

凡事總想著親力親為,不願意花時間培養員工,不知道如何管理目標......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有的時候,你觀念的改變,恰恰來自於你對痛苦的反應。

有了痛苦怎麼辦?

 

有的人選擇放任痛苦,有的人選擇解決痛苦。

我選擇了後者,我不想被困在原地。

我開始大量讀書,因為我相信,我遇到的問題,別人肯定也遇到過,書裡一定能找到答案。

通過讀書,我明白了,我缺的是管理能力。

其中讀到的最重要的一本書,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從那以後,我對痛苦竟然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

每個人都排斥痛苦,我也不例外,但真的當你有了痛苦後,你應該怎麼辦?

反正埋怨痛苦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我反而覺得應該感謝痛苦,因為它給了你一次改變自己的機會。

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既然無法避免,唯有正面面對。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但很多人,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終究還是少了些勇氣。

為什麼觀念的改變會如此之難?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思維定式裡,就像一個牢籠,把你困得死死的,而最可怕的是,你是這個牢籠最忠實的捍衛者。

如果一個打工者​​不升級自己的觀念,即使換再多的工作,能力再怎麼提升,也還只是一個高級的打工者。

都是宿命。

如何才能改變觀念?

我自己的經驗。

一是你的生活出現了重大變故,你面對重大痛苦時,你主動尋求改變;

二是你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遇到與自己觀念不同的時候,不要著急否定,而要靜下心來思考;

三是給自己一個承諾,終身做個學生。

 

你的思維

決定你的階級

所謂的高手,腦袋裡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升職加薪的速度是烏龜型,但有的人卻是火箭型?

這是因為,他們明白一種叫做“工作槓桿率”的東西。

什麼是工作槓桿率?

隨著你所做工作的產品或者服務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邊際成本沒有降低甚至越來越高,這就說明你的工作槓桿率比較低。

反之,如果邊際成本下降很快甚至為零,那麼工作槓桿率就高。

工作槓桿率低的工種有一個特性:簡單、重複性、機械性。比如出租車司機,比如流水線工人。

你可能早就忘記了中學時期學過的槓桿原理,但阿基米德說的這句話你一定記得:“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

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詮釋工作槓桿率的本質:用最小的代價,起最大的作用。

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如何將你的單位時間用得越來越有價值?

 

怎麼來衡量?有兩條判斷標準:一是所花的時間最小化,二是造成的影響最大化。

這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重要區別,為什麼別人比你更值錢?

因為TA的工作槓桿率高,TA花最少的時間,造成最大的影響,TA當然比你更值錢。

從表面看,這有投機取巧的嫌疑。花最少的時間,造成最大的影響,這不就是投機取巧嗎?

還真不是,這其實是一種逼迫你從更高層次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讓你僅僅在問題的表層做重複性的努力。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