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最後,拼的是家庭的資源、父母格局和眼界

教育到最後,拼的是家庭的資源、父母格局和眼界
value101 2024-04-23 檢舉

 

她愛佔小便宜,去超市買菜喜歡自備小刀掐菜偷菜。

女兒從小就被她教導,靠男人天經地義,嫁對人,這輩子都對了。

這也使得女兒變得貪慕虛榮。

女兒名牌大學畢業找外商工作,卻放棄工作機會,娶了一個高富帥。

結果結婚沒多久就離婚了,最後婚姻、事業都沒了。

可以說,女兒人生的悲劇都是由母親一手造成的。

格局小的父母,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那些心底有力量,自信從容的孩子,身後往往都站著有大格局的父母。

民初教育家張武齡出生名門望族,他對子女的要求就10個字:

獨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孩子們擇校、擇偶一事,他從不干涉,“兒女的事情,自有他們主張,與我無幹。”

辛亥革命後,為了讓孩子們接受先進的教育,他更舉家搬到了上海。

他給孩子們請了家教,從不干涉老師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發掘他們的個人喜好。

女兒們名字裡都帶個「兒」字,就像兩條修長的腿,希望她們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走出閨門,走向世界。

在那個年代,他希望男孩心裡有個家,女孩走出家門,格局之大可見一斑。

他培養出來的十個孩子個個出類拔萃,在不同的行業都有建樹。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父母給他怎樣的養分,最後他就會長成什麼樣子。

孩子的才氣,要靠父母的骨氣來支撐;孩子的人生,要靠父母的格局去開拓。

父母打開格局,孩子才能打開未來世界的窗戶。

03

作家黃靜潔曾說:用大視野育人,而不是用小視覺養兒。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有眼界。

父母短視,孩子就是坐井觀天的那隻蛙;父母有遠見,孩子才能坐在天上觀井。

電視劇《山海情》中,未成年的女孩被父母逼著退學,到福建電子廠打工。

校長去為家長做思想工作,自作聰明的父母當場算了一筆帳:

孩子大學畢業後照樣要出去打工,不如早點去工廠,能多賺好幾年的錢。

讓女兒輟學打工看似能多賺幾年錢,其實是將未來幾十年的財富都輸掉了。

目光短淺的父母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他們最終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的命運。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人生界線。

陝西農民吳治保夫婦,五個孩子有四個考上了清華北大,被譽為「一門四清北大,五子皆才俊」。

 

五個孩子中有兩個是女兒,家裡很多親戚曾經勸他們:

“把家裡男孩供上大學就行了,女孩讀太多書沒有用,最後還不是要嫁人。”

不讓女兒讀書,早早嫁人生子,這是農村很多父母的做法。

但吳治保夫婦並沒有這麼做,在他們看來,男孩女孩都一樣,每個孩子都得接受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讀書。

正是因為父母的支持,兩個女兒接受了高等教育,見過更大的世面,改變了命運。

很讚同一句話:孩子腳下的路,始於父母。

父母的思維侷限,孩子人生之路注定走不長遠。

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的充實,而是精神的豐富、眼界的開闊。

你讓孩子仰望高山之巔,他就渴望不斷攀登;你指給孩子低窪小溪,他就不會嚮往大海。

看過這樣一段話:

“第一代人的努力奮鬥,可以幫助第二代人增加容錯率。第二代人如果能夠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發展,就會極大提高發展的速度。”

孩子未來能飛多高多遠,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給他一個怎樣的起點。

如果你自己躺平了,指望孩子、催促孩子使勁飛,那是一件多麼愚蠢又不公平的事。

你以為教育在拼孩子,其實底層在拼父母。

點個讚吧 ,用你的雙手奮力挺舉,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更遠的眼界、更高的階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