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有一種智慧叫做“明知卻不問”

與人相處,有一種智慧叫做“明知卻不問”
value101 2024-04-15 檢舉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孔子遇見穿喪服的人、當官的人或是盲人時,即使對方年少,也一定要從他的坐席上站起來;從他們面前經過時,則一定會改步快行。

可是你發現,當許多人在街上看到這些情形的時候,本能的反應都是盯上幾眼,有的甚至還有著足夠的嘲笑與奚落,這對於有殘缺之人,更是一種無形中的「心理打殺」。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學會尊重別人,常常也是為了贏得尊重。

 

04

前段時間,就曾發生了這樣一個事情,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村里人物由於亂投資失敗了,幾乎村里的人人盡皆知。

可是偏偏會有這樣的人物,在一次看到幫助人家打掃家庭的時候,自以為開著玩笑的說道“現在也幹這個了嘛”,一言惹得對方心中的怒火,於是橫眉冷對,互相拆台,好不難堪。

還記得沈從文講過這麼一句話:

“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往,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

是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言之隱。

有些話,只想默默藏在心裡;有些苦,只想默默扛在身上。

既然別人不願提及,我們何必苦苦追問呢?

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會有著太多的事情不想為人所知,即使是別人已經知道的事情更不想別人當面在那裡繼續揭露著傷疤重複著傷痛,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少做,明知不問就是一種高效的情緒智商了。

 

05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金星曾說過這樣的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講人性總是喜歡消費別人的苦難與傷痛從而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小時候學到的課文裡,就特別敬佩著總理的偉大來,在視察的時候,農戶家裡遞來了一碗水,可是碗的周圍都是有茶漬的樣子,陪同的人物有了抵觸的心理,可是總理毫不介意的喝了下去,這是給了多大的尊重啊。

真正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有難言之隱,往往不會追問過多,而是會盡自己的能力,默默幫助別人,讓別人順利渡過難關。

常言說:
“傷敵一萬,自損八千。”

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其實也是這樣的一番情形,你看似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優越感,卻不知道的注定會因為這樣的行為而讓別人的內心對你有著或多或少的恨與怨。

古語雲:“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生,要學會沉澱。沉默,是一種成熟。

明知不問,是一種說話之道,更是一種處世之道。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都有著一定的分寸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邊界,什麼樣的話該說,什麼樣的話不能說,該說的話應該說到幾分,該說到什麼程度,自然在心理都是有講究的。

輿論有時候是可以殺人的,不在別人的傷痛裡繼續撒鹽,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

與人相處,有一種智慧叫做「明知卻不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