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我與地壇》:自從學會允許,餘生皆是坦然

再讀《我與地壇》:自從學會允許,餘生皆是坦然
value101 2024-02-05 檢舉

 

作家韓少功曾說:

我以為1991年的小說即使只有一篇《我與地壇》,也完全可以說是豐年。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癱瘓十多年艱辛歷程的紀錄,更飽著他對生死、命運的思考。

在遭遇疾病之初,他曾歇斯底里地反抗,結果換來的卻是加倍的痛苦。

而當他一步步接受現實,不再抱怨後,他反而看透了人間的生老病死、離合悲歡。

先前所有的痛楚與悲傷,隨著內心的漸次平靜,盡數煙消雲散。

史鐵生將這心境的轉變,一筆一劃地寫成了文字,他的人生也隨之越來越好。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遇到難關,跌入低谷的時刻。

面對苦難,你抱怨也好,惱怒也罷,其實都無法改變絲毫。

與其為之痛苦,不如順其自然。

就像作家芬奇說的,我會允許一切自然發生,並將之視為生命的風景。

當你選擇讓一切發生,心平氣和地過好當下,就一定能等來新的機會。

 

1

允許殘缺

史鐵生在書裡寫道: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要崩壞。

人生海海,生命的底色便是殘缺與遺憾,藏著太多的糟糕與不幸。

但偏偏有很多人都會因此浸在痛苦中,苦著臉,嘆著氣,直至喪失對生命的勇氣。

史鐵生就曾如此。

20歲那年,他在農村插隊,每天在田間地頭賣力地工作,身體充滿活力。

但夏天的一場高燒,直接讓他住進了醫院。

他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腰椎裂柱病。

躺在病床上,起初他還滿懷期待,想著十天半個月就能恢復如常。

他告訴自己:要嘛好,要嘛死。

結果病情惡化,他非但沒能出院,反而徹底失去了雙腿。

那段時間,他整天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脾氣越來越暴躁,甚至一口氣吞下一瓶止疼藥,想要一死了之。

幸虧母親及時發現送往醫院,這才救下他的性命。

後來,為了排解壓抑,史鐵生搖著輪椅走進了地壇公園。

那段時間,他一連幾天都遇到一位瘋狂跑步的中年人。

幾番交談下,史鐵生才知道對方曾因出言不慎坐了幾年牢,出獄後遭遇了各種歧視和打壓,生活也陷入低谷。

為了挽救自己的人生,他決定靠跑步出名,以獲得外界的認可。

第一次比賽,他拿到了第十五名,新聞宣傳了前十名;

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新聞只報了前三名;

有一次,他終於跑了第一名,結果新聞只拍了一張集體照。

聽完長跑家的故事,史鐵生感到一陣惋惜:上帝對他也太不公了。

沒過幾日,他又遇見一位長相甜美的小女孩。

她唱歌很好聽,但目光呆滯,原來她智力有缺陷。

看著公園裡形形色色的人,史鐵生這才恍然頓悟: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必須得允許生命中的殘缺。

史鐵生開始調整心態,並嘗試找點事兒來做。

在寧靜的地壇,他或捧著書閱讀,或是拿著筆寫作,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不再怨恨命運,痛恨殘疾,反而漸漸接受了這一切變故,並在寫作中找到了人生樂趣。

就像他後來在書中所寫:

如果殘疾意味著不完美,困難和阻礙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是殘疾人。

活在這世上,哪有人永遠如意,萬事圓滿。

再萬全的準備,再精心策劃,都抵不過命運安排的一場意外。

人生就一波三折,何必為了事與願違而遺憾,為了不完美而鬱鬱寡歡。

學會接受命運的不完美,允許殘缺,幸福才能如期而至。

 

2

允許離開

在書中,史鐵生曾說起兩次讓他刻骨銘記的離別。

第一次是在讀書時期,他有一位同窗好友L。

他和L從早到晚形影不離,即使繞路,也會等著一起上學、放學。

兩人之間真心相待,L會偷偷告訴史鐵生自己最重要的秘密,史鐵生也將自己最珍愛的連環畫送給對方。

他曾經一度以為他們會是「永遠的好友,永不分離」。

但隨著年歲漸長,他跟L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分歧。

最終,在一次拌嘴中,他倆大打出手,並就此分道揚鑣。

多年以後,史鐵生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分手路上,我貼近牆根獨自往回走,那牆根很長,很長而且荒涼。”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