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遍《撒哈拉的故事》,才發現最好的生活都是免費的

讀了三遍《撒哈拉的故事》,才發現最好的生活都是免費的
value101 2023-04-28 檢舉

 

她先將輪胎鋪上坐墊,就變成了一個有趣的鳥巢坐墊;

深綠色的大水瓶插上一束怒放的野地荊棘,房間里便多了股美妙的詩意;

棺材板上放上厚海綿墊,再用彩色條紋布縫起來,製成了一個舒適的沙發。

一所空心磚壘就的破舊房子,就這樣變成了“全沙漠最美麗的家”。

最孤寂無聊的荒蕪之所,卻在三毛的改造之下,變成了世人眼中的“詩與遠方”。

生活中有些人,在月薪5000的時候,將租住的房子搞得邋裡邋遢;

那麼這樣的人,到了月薪5萬,即便住在高檔公寓,生活還是會一團糟。

而有些人,即便身處貧瘠之地,也能從心裡開出花來。

這樣的人,無論有錢還是沒錢,照樣可以把生活經營得有滋有味。

作家梁爽有一次去昆明旅遊,專門去找林徽因和梁思成當年住的地方。

因為她清晰地記得,在林徽因筆下,自家小屋是那樣的美麗:

“我們正在一個新建的農舍中安下家來。鄰接一條長堤,堤上長滿如古畫中那種高大筆直的松樹。”

梁爽看書的時候,覺得那個意境美極了。

結果到了地方,發現林徽因筆下動人的小屋,不過是一個破舊的房子。

周圍的地面上有積水滋生蠅蟲,旁邊有打麻將的,有擺小攤的,完全不是梁爽想像中的樣子。

但也因如此,她才明白:

其實房子本身不是風景,是居住者把它變成迷人的風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

好的生活,其實跟有錢沒錢沒有必然的聯繫,更多的在於你有沒有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不願折騰,不願花費心思,就會將日子過得死氣沉沉。

懂得發現生命中的小確幸,於日常的細微小事中摸索驚喜。

那麼再枯燥的日子,也能煥發盎然的生機與詩意。

 

3

九百多年前,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與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

劉倩叔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嚐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三毛也是如此。

書中寫道,丈夫荷西的工資向來不高。

三毛做了家庭主婦後,夫妻倆經濟拮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好不容易三毛的父母從老家寄了一些粉絲過來,她急急慌慌做的第一道菜,便是粉絲煮雞湯。

荷西嚐了一口,疑惑地問:“什麼東西?中國細麵嗎?”

“不是。”

“那是什麼?很好吃。”

“這個啊,叫做'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

荷西瞪大了雙眼,有些難以置信,但還是愛吃得不得了。

三毛做的第二道菜,是“螞蟻上樹”。

她先將粉絲在平底鍋內一炸,再撒上絞碎的肉和汁。

荷西咬了一口,又發出了疑問:“什麼東西?好像是白色毛線,又好像是塑膠?”

“都不是,是你釣魚的尼龍線。”

荷西愣住了:“這東西還能吃?”

“中國烹飪博大精深,可把什麼東西變成食物。”

荷西吃了一口,誇讚三毛說:“你怪名堂真多,如果我們開個飯店,這個菜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寂靜無人的沙漠裡,夫妻倆的笑聲長久地盤桓在空中。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在一粥一飯中,讀眾生百態;於一湯一菜間,閱世情冷暖。

 

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靠的不是錢,而是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程,一路上總是不乏枯燥與無味。

但對於內心富有的人來說,哪怕是再小的細節,也能捕捉動人的樂趣。

生活只要有了愛做養料,即便是粗茶淡飯,也總是香甜可口的。

再平淡的日子,你若用心去經營,也能變得熠熠生輝。

 

北大教授張頤武說:

“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學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她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就是——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人到了一定年紀,終會明白:

真正重要的不是財富多寡,地位高低,而是湮沒在歲月長河裡那一段段珍貴的時光。

即便沒有大富大貴,但只要無病無災,就是幸福;

即便沒有豪宅豪車,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飯、聊一會天,就是美滿;

即便沒有浮華萬千,但只要靜心養一株花、種一棵樹、看一朵雲,就是安逸。

點個贊吧 ,用心活著,就能把日子過得搖曳生姿。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