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揭示了人生的四種修行

四大名著,揭示了人生的四種修行
value101 2023-04-25 檢舉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道理早就知道,但卻非要在經歷後才能明白。

既然如此,三國的故事對我們也不是沒用,人們還可以從中學到些權謀之術,激蕩起一腔豪情。

這樣你就能更好地去爭,然後便能更早地覺悟。

如今人們都愛爭,那就由著他們爭去吧。

 

 

讀水滸,過利關,我們的仗義去哪了。

水滸中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處,便是仗義。

品德沒了可以培養,品格沒了,能是一種退化。

什麼是仗義?

仗義就是魯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負,怒而拳打鎮關西;

看到朋友林沖被冤枉落難,便義無反顧地大鬧野豬林。

仗義就是武鬆在朋友被欺凌後,快活林裡醉打蔣門神;

即使早有退隱之心,也要為了兄弟情義而堅持到徵方臘的最後,哪怕因此斷掉一臂。

仗義就是黑旋風李逵為救宋江,隻身江州劫法場;

以為是宋江搶了酒家的女兒,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鬧梁山忠義堂……

他們看不得不平,腸子直得厲害,熱得燙人。

他們做得到如此,是因為他們的心因為純粹而坦蕩,因為坦蕩而磊落,因為磊落而光明,因為光明而嫉惡如仇。

於是才有了發之於外的那一場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所有這些,背後其實只是兩個字:情義;

而反面也同樣是兩個字:利益。

利益二字,底下還藏著兩個字——自私;

上面還頂著兩個字——現實;

合起來又是兩個字——冷漠。

佛家有言:“《楞嚴》不滅,佛法不滅。”

我們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滸還在,仗義的種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種、生根、發芽。

 

 

讀西遊,過欲關,覺悟還是執迷不悟。

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裡說:《西遊記》是一部“悟書”。

是的,這本是一個佛家的故事,出自一個取經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

這一悟,就過去了九九八十一難。

這隻猴子,譜寫的卻是人之生。

西遊裡是一條取經之路,我們的人生,則是一場覺悟之旅。

很少人會去想,人生從何處開始,又要到哪裡去?西遊卻已經說了。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個字合起來,恰是一個“心”字。心,正是人生開始的地方。

佛家講人有“五毒”心:貪、嗔、痴、慢、疑。

取經的師徒五人,恰如人的這五種心魔。

總是誤會孫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

驕傲不羈的孫猴子,當然就是傲慢的“慢”;

好吃懶做、貪戀女色的豬八戒,毫無疑問就是“貪”;

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掛骷髏項鍊的沙和尚,難保心底沒有一份“嗔”;

默默無聞、執著向前的白龍馬,多麼像是“痴”。

而破除與圓滿之路,就在八十一難的歷練裡,人生正是如此。

西遊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這些。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卻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現實,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開的宿命。

七十二變是一種本事,而人活世間也不得不有各種的身份和麵孔。

老君煉丹爐裡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燒出了火眼金睛,人的世事洞明,也從來離不開時間裡的鍛造錘煉。

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尋味——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最該用心的也是自己……

懂了這些,心中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孫猴子腦袋上有一隻金箍,那是他虛妄之心的隱喻,正是因為不能自我收斂,才惹得這外來的約束。

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同樣是心中的執念和湧動的慾望。

慾望因執念而生,執念因慾望而固。

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覺醒;有人看不到,於是執迷不悟。

到靈山的距離,恰好是十萬八千里,本是孫悟空一個筋斗就能到的,正如迷與悟,就在一念之間。

 

四種修行,道盡人生。

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路徑。

它告訴我們:

“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欲熏心,越得過慾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