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的父母喜歡挑剔孩子,高層次的父母卻做這3件事

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有一對父母帶著4歲的兒子在玩積木。
當孩子拼好房子後,就跟爸爸說:“爸爸,這是我拼的房子,你看看!”
捧著手機的爸爸抬頭看了一眼說:“這像房子嗎?沒有門窗,也沒有房頂,怎麼看也不像一個房間,你重新拆了再拼吧。”
聽了爸爸的話,小男孩原本期待的表情,瞬間就沒了表情,默默拆了拼好的房子,也沒了剛開始的熱情和乾勁了,像蔫了的花朵一樣。
而另一位媽媽,看到女兒很用心在搭建城堡,就主動問問孩子有什麼設計想法,想拼一個什麼樣的城堡,女孩拼好後問媽媽好不好看,媽媽說:“真漂亮呀,好想住進這麼精緻的房子。”
於是,小女孩更起勁了,接下來要給城堡拼一個大花園,積木倒了,有時拼不上去,她都很努力嘗試自己完成。
波蘭作家顯克維支說:“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一隻'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被人用腳去踢他的胸,那麼,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個微不足道,不經意間的話語,往往就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深刻體會。
生活中面對“不夠完美”的孩子,很多父母習慣性挑剔或者否定孩子,甚至用不好的言語責罵孩子。殊不知,父母的挑剔行為,慢慢在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會做好以下這三件事,幫助孩子越成長越優秀。
懂得捧場的父母,教會孩子自信勇敢
曾看過一個視頻,喜歡戶外運動的爸爸帶著4歲的女兒在滑板池練習玩滑板。因為坡度很大又高,女孩看起來很害怕,站在滑板上幾分鐘都不敢往下滑。
旁邊的爸爸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就說:“你不要害怕,我先給你示範一遍,我在下面等你。”
爸爸說完後,就先滑下去了。
過了5分鐘,女孩終於鼓起勇氣滑了下去,但狠狠摔了一跤,哭起來了。
爸爸見狀就馬上扶起女兒,對她說:“沒關係,你能自己滑下去已經是進步了,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和勇敢。摔跤也正常,你第一次不知道姿勢怎麼擺,所以才容易摔跤,多練習幾遍就不會了。”
在爸爸的鼓勵下,女孩一遍又一遍練習,動作一次比一次嫻熟,克服了內心的恐懼,不再害怕。
很快女孩就可以跟爸爸一起玩滑板,來去自如。
父母的每一句鼓勵捧場的話,都給了孩子無限大的信心,也是勇敢前進的動力。
曾有一位網友留言,她從小就喜歡畫畫,課室的黑板報,和學校的繪畫比賽,她都很踴躍參加,也得過獎。
有一次繪畫比賽中,她拿了第二名,很著急想要回家跟父母分享這份喜悅。結果得到的卻是媽媽一句冷冰冰的話:“學習沒見你這麼上心,淨幹些沒用的東西,以後別畫了,免得耽誤了學習。”
爸爸也在一旁跟她說:“以後還是別浪費心思畫畫了,學習功課比較重要呀!”
父母經常給她“潑冷水”式的教導,也慢慢讓女孩的內心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賞識。”
不少父母在孩子需要鼓勵時,逼迫孩子,給孩子潑冷水。殊不知,你越是打擊和否定,孩子就越自卑懦弱。
高層次的父母,都擅長為孩子捧場,看到他的努力,肯定他的付出,讚賞他的勇氣。懂得捧場的父母,是孩子內心強大的穩定劑。
耐心陪伴的父母,給足了孩子安全感
影視劇《大考》裡的田雯雯,從小被父母丟給了奶奶撫養,奶奶去世後,她寧願獨自一人生活,也不願打擾到父母。
高考在即,父母帶著妹妹回來看望田雯雯,曾以為父母是工作太忙而沒時間陪伴自己的她,在相處時發現,父母給足了妹妹陪伴和疼愛,內心忍不住對妹妹的嫉妒。
當田雯雯得知父母又準備離開自己回去武漢工作時,情緒極度低落,爬上了頂樓,準備跳樓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