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足,自掘墳墓;人越知足,必有厚福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人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僅此而已。”
一個人能否感受到幸福,不在於物質的豐盈,而在於內心是否懂得知足。
正所謂:“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足者,平凡中感受幸福,不知足者,萬貫難補心靈虧空。
一個人是否知足,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01.
不知足的人,看不到生活的閃光
法國作家狄德羅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友人送給他一件製作精美的高級睡袍,他非常喜歡,可穿上之後,他開始覺得家裡椅子、書架、窗簾、地毯粗陋庸俗,為了搭配睡袍,他換掉了家裡所有的家具。
當家煥然一新時,他才驚然發現,自己竟因為一件睡袍,做出來一系列失控的改變。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狄德羅效應”,也叫做“越有越不滿足效應”。
叔本華說過:“人生就是一團慾望。當慾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越是忙著滿足慾望,越會對生活產生不滿,在慾望與現實之間拉扯,毀掉原本幸福的生活。
一個知足的人,就算幸福只有一粒微塵那麼小,也會被放大成一顆星球那麼大。
剛畢業時的白岩松,工資很低,只能居住在京郊,每天都非常奔波。
後來,他進入央視工作。台裡籌備新節目《東方時空》時,找到了白岩松,他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節目創立初期,條件十分艱苦。經過若干次的搬遷,工作組最後穩定在六里橋一幢居民樓的半地下室裡,那套房子有七八個房間,住著近二十個人。
離地面僅十幾厘米高的房子,環境常年潮濕,而他們一住就是好幾年。
原想著,住在這樣一個擁擠,潮濕的環境,會麻煩不斷,壓抑不已。
可白岩松回憶這段時光時卻說,人多會有吵鬧,可人多卻會帶走環境中的濕氣,大家每天一起議論片子的拍攝,反而驅散了漂泊的孤獨。
古語有言:“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生活的幸福,不在於窺視沒有的事物,而在於能否從當下的處境,知足探趣,發現生活的閃光,探尋人生的意義。
人的快樂,本就不需要過多物質的加持,懂得知足,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平淡中亦能收穫幸福。
02
盲目追逐慾望,迷失生活方向
巴爾扎克說:“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人的慾望就是一個貪吃的怪獸,不加控制,就會蠶食我們的理智,把原本穩定的生活推向失控的邊緣。
從前,有個農夫,每天辛苦勞作,早出晚歸,可賺到的錢卻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好在,妻兒並未因生活的清貧而抱怨,反而體諒他的不易,家庭生活其樂融融。
一天,農夫在一棵杏樹下,挖到一具金羅漢,變賣得了一大筆錢,買田置地,家裡條件得到改善。
可生活已無憂的樵夫,非但沒有為此開心,反而每天唉聲嘆氣,嘴裡還一直念叨:“聽說那金羅漢一共18個,我才挖了一個!”
老婆聽後,說道:“一個金羅漢就夠我們生活了,要那麼多錢幹嘛?”
可農夫卻生氣道:“這點錢哪夠花呀!挖到其餘17個金羅漢,那才是真正的生活無憂?”
為了找到其餘的金羅漢,他不再踏實幹活,而是每天拿著鋤頭四處挖。
除此以外,還每天處在焦慮中,一會兒擔心被別人知道秘密,挖走其他金羅漢;一會兒又擔心,他人知道自己變富,盜走已有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