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請置頂你的心力
《金色夢鄉》中有這麼一句話:
“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人的內心就是戰場,決心決定輸贏。
你想你一定贏,你就會贏,你想你會輸,你必定輸。
生活亦如此,身處絕境時,你的決心決定能否逢生。
正如成吉思汗所言:“越不可越之山,則登其巔;渡不可渡之河,則達彼岸。”
很多時候,你想能或不能,將直接決定你的命運。
英國有一項握力心理實驗:
其中第一次為清醒狀態,第二、三次都是催眠狀態,並被告知身體情況。
實驗結果顯示:第一次握力為101磅。第二次被提醒身體虛弱,握力只有20磅。第三次被告知身體很強,握力達到142磅。
第三次測試時,實驗對像一直自我暗示“我能行”“我要行”,所以握力遠超常人。
這是心力強的表現,從心理學角度,指人有較強的心理堅韌性、內心的支撐感,再難的坎,也有決心邁過。
當我們相信能創造奇蹟時,奇蹟很可能會出現。
一個人有了豁出去的決心,他的人生已經贏了。
人之所以能,是因為想要能
BBC紀錄片《自然法則:吸引定律(The Secret)》有句話:
“你大腦中有一個很堅定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會向宇宙發射相關的信號,最終你就會擁有心裡想的這種東西,最終思想也會變成實物。”
你想什麼、你相信什麼,你就有什麼樣的磁場,你的思想吸引著想要的東西。
這則紀錄片,印證了生活中“心想事成”的願景。
假若想拼命做好一件事情,會逼自己行動,逼自己變得強大。
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的行為主要是由他的信念所支配,信念是否堅定,直接決定行為的結果。
著名運動員蘇樺偉,小時候是一位腦痙攣患者,醫生判定他終生無法走路。
在媽媽鼓勵下,他堅定了長大成為短跑運動員的信念。
小小年紀,就在傳輸帶接受著殘忍的訓練;
運動員在賽跑,他會奮力追趕;
為了鍛煉平衡力,每天踩著雞蛋反复練習;
……
後來,他跑贏了社會小混混,跑贏了火車。
在他的成長裡,不僅要忍受身體的疼痛,還遭到同齡人的羞辱。
跌倒過無數次之後,蘇樺偉在奧運會賽場上奪冠,被蘇炳添稱為“另一個蘇神”。
人出生時輸了,未來也有機會贏回來,有了堅定的信念,一個“笨小孩”也可能成為“英雄”。
人之所以能,往往是因為他想要能。
國外有一項醫學研究:
實驗中,膝蓋手術病人被分為三組,其中A組病人的膝蓋軟骨被切除,B組病人做消炎處理,C組病人服用鎮靜劑後,醫生給他做了一個“假”手術。
四十分鐘後,C組的病人康復效果良好,創造了醫學上的奇蹟。
原來,這組病人服用了安慰劑後,心想著會好起來的,果真痊癒了。
身處絕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走出來。
當一個人拼命要走出困境,再難也會邁過去,內在的潛能會爆發,甚至能創造奇蹟。
作家丁玲說過:“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都能適應。”
人有了決心,哪怕是無路可走,也能絕處逢生。
當你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幫你
曾看到一句話:“一個人如要下定決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做成什麼事情,那麼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他,讓他心想事成,如願已成。”
心力弱小,運氣會慢慢消失,心力強大,運氣則逐漸來。
一個有決心的人,身上會擁有“創造幸運”的動力。
一年前,我的學生吳珊患上了重度抑鬱。
剛患病時,整天關在宿舍畫邪惡動漫,不吃不喝,拒絕服藥,手臂劃滿了刀痕。
消沉了一段時間,吳珊決定好起來。
她扔掉了宿舍的剪刀等利器;
黑色床簾換成了透明蚊帳;
定好鬧鐘,按時服藥;
每天堅持散步一個小時。
……
抗病那段日子,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
當拿起小刀時,舍友及時阻止;情緒崩潰時,閨蜜會緊抱著她;課程落下了,任課老師幫她補習;為了讓她充實點,學院為她安排勤工崗位。
後來,她身體慢慢康復了,積極參加演講比賽,結識了優秀校友,並被引薦到名企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