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都敢於脫殼
前段時間,董宇輝直播介紹大閘蟹時,講了段發人深省的話:
“你們知道嗎?一隻成年的大閘蟹,從小到大,幾乎要蛻殼20次。”
儘管螃蟹的殼非常堅硬,能保護自己,但為了成長,再堅固的殼,它們也會毫不猶豫地脫下。
因為如果它們不選擇蛻殼,那麼這些保護自己的硬殼,最終將變成限制自己成長的枷鎖。
其實,人也是如此。
如果一味地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就無法取得進步,自我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真正聰明的人,都敢於脫殼,在歷練中不斷完善自己。
所有的安逸背後,都潛藏危機
卡耐基曾說:“人性是貪圖安逸,喜歡享受的。可一味沉溺於舒適的環境,則會消除進取的決心,漸漸變得平庸。”
生活中大多數人,習慣安於現狀,不願改變。
殊不知,長時間處於安逸的狀態裡,就會失去應對變化的能力。
稍不留神,人生可能就危機四伏,生活也隨之動盪不安。
《貧窮的本質》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位裁縫。
他在年輕時,曾跟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老裁縫學習縫紉技術。出師後,他可以自己設計和縫紉服裝。
小鎮上的服裝店不多,他做的衣服面料舒適,簡約大方,很受大家歡迎。
漸漸地,他在當地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慕名來找他做衣服。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衣服的款式逐漸多樣化。
但是老裁縫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過去,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現階段的審美。
顧客想要流行的紮染裙,他表示沒聽說過;顧客讓他設計一些新款,但他做出來的總是過時款。
時間一久,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少。
他的朋友勸他多看看時尚雜誌,跟緊潮流,但他卻絲毫沒有做任何改變。
眼看生意越來越差,老闆另外請了幾個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來到店裡。
他們做出來的衣服更時髦,樣式也更受顧客歡迎。
沒過多久,老闆便把那位裁縫辭退了。
羅曼·羅蘭曾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大,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 ”
當你停下腳步享受安逸,別人早已千帆競過,拓寬了眼界;
當你碌碌無為蹉跎歲月,他人早就抓緊時機,摘取了碩果。
你今天的安逸,就是給未來埋下隱患,讓人生充滿不確定性。
這世上根本不存在一勞永逸,唯有與時俱進,才能無懼風雨。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自我進化力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底下有個高讚回答:“你內心最深處的衝動、你真正的慾望,決定了你到底能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人生是一場修行,有的人一直在原地踏步,有的人早已奔向星光大道。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從來都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自我進化力。
在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2》裡,49歲的蘇有朋憑藉一首《愛》,再次爆火。
很多網友感慨道:“蘇有朋往那一站,我的青春彷彿就回來了。”
翻開蘇有朋的簡歷,你會發現,從歌手到演員,再到導演,他一直在不斷進化自我。
不管是出道時風靡全城的“小虎隊”,還是《還珠格格》中家喻戶曉的五阿哥,或是深入人心的《風聲》白小年,蘇有朋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在《風聲》中,為了演好白小年這個角色,他自掏腰包拜師學了四個月的崑曲。
最終,他憑藉出色的演技,斬獲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但他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等待時機,轉型做導演。
一部《左耳》,讓他取得了5億票房的不俗戰績,再一次實現了自我突破。
當大家為他的一路進階喝彩之時,他卻選擇重新回到校園,繼續深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