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不爭,慧者不露,善者不彰
鬼穀子說: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
一個人活著的姿態,就是一個人的層次與高度。
強者遇事不爭,結果成己達人;智者鋒芒不露,亦能靜水流深;善者沉默不彰,自然修德積福。
為人處世,放低姿態,隱而不見,匿而不顯,方可行穩致遠。
1
強者不爭
人生中,很多困境煩擾都源於一個“爭”字。
爭得越多,囿於得失輸贏,越是深陷泥淖,苦不堪言。
真正的強者,早已領悟了不爭的智慧,不爭一時之短,方得一世之長。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號稱“無競居士”。
他一直秉持“三不爭”的處世原則:
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爭閒氣。
1889年,張之洞從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接任的官員正是政敵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
由於兩廣地區財政虧空,張之洞本可以在交接財務時採取分文不留的做法。
但張之洞沒有爭這點閒氣,反而給李瀚章留了兩百萬兩銀子,為他掃平道路。
這讓他因此結下善緣,李瀚章也投桃報李,後來助他躲過了一次朝中的彈劾。
然而,張之洞在湖廣上任後,卻因個子不高,相貌普通,被很多人笑話。
有位畫家,甚至畫了幅“三矮奇聞”水彩畫,專門取笑他。
他的部下們都憤慨不已,但張之洞不僅沒計較,還自掏腰包買下畫作,平息了事端。
從此,畫家對他欽佩不已,再無詆毀之作傳出。
百姓也紛紛讚他寬宏大量,能容人容事。
張之洞一生,深諳不爭之法,洞明退讓之道,故此功成名就,仕途通達。
《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活一世,無論爭什麼,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為人不爭,方能遠離紛爭;遇事不爭,方能趨吉避害。
不爭,是寬容,是大度,是拔高自己的境界,是成就自己的修行。
2
慧者不露
《格言聯壁》中說: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愚蠢的人,總是示人以強,標榜自己,做出頭的椽子。
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懂韜光養晦,只會給自己招禍惹災。
藏鋒不露,聲名不顯,懂得收斂自己,才是處世最高明的智慧。
三國時,陸遜是孫權的鐵桿心腹,一生出將入相,功勳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