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生最高級的活法:寡
故事令人心緒難平的同時,更令人深思。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與其坐立不安,不如清空自己,凡事看開,方可迎接好事的到來。
這讓我想起了因長期睡眠不足、憂慮過度而導致壽命較短的伯慮人;
每天擔心天會不會塌,地會不會陷,整日食之無味,鬱鬱寡歡的杞國人。
這些小故事看似很離譜,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演繹著他們的角色。
身體一有不舒服,就開始幻想連篇,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
工作一有差錯,就擔心老闆會不會就此找藉口將自己裁掉;
生活一有不順心,就害怕自己是不是已經被世界拋棄,家人不親,朋友不愛......
很多煩惱,往往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給自己過多的枷鎖,從而困住自己,耗費精力,拖垮身體。
古語有云:“絕思慮,守精氣,養神之道也。”
要知道,過多的思慮,只會徒增煩惱;少憂少慮,日子過得才有盼頭。
寡欲
知乎上曾有個話題:“人到中年,最不應該做什麼?”
有個網友的回答無比贊同:“一定不要去碰那些短期快感的事。”
生活中,人們往往沉淪於短期的快樂,束縛其中不能自拔。
為了滿足一時的口慾,暴飲暴食,從而導致身體負荷;
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過度消費,從而形成經濟壓力;
為了享受垃圾快樂,沉迷遊戲,從而消失時間成本。
一口美食,一個奢侈品,一把遊戲,在短時間內,確確實實能讓人心滿意足。
但是日子久了,只會在無底的深淵裡愈陷愈深,渾渾噩噩、空洞茫然。
然則,多巴胺讓我們在低級消遣中的快樂,是不斷下沉的。
真正有意義的應該是內啡肽給我們帶來的高級快樂,一級一級上升。
看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吉林的孟先生因突發主動脈夾層破裂被送往醫院,經醫生10小時的搶救,才從死亡線拉回。
原來,孟先生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倒班。
每次休息的時候,他習慣熬夜玩遊戲。
當天晚上,孟先生因為情緒激動,才導致昏迷,醒來心臟卻出現劇烈疼痛。
醫生提醒孟先生最好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確實,如孟先生一樣,熬夜打遊戲、煲電視劇的芸芸眾生。
大多數人享受這種短暫性的快感,不惜用身體做代價,甘願做慾望的奴隸。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之前在網上刷的一段視頻。
一名年輕空姐超前消費欠下百万巨款逼迫父母賣房。
這位空姐曾在多個平台網貸,每個月需換六七萬的貸款,就在半年前,她為了還錢不得已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
這一次她希望父母能夠將家裡的大房子賣掉幫她填補這個大缺口,然後一家子就租房住。
父親痛心詢問自己的女兒:“這些東西有用嗎,能當飯吃嗎?”
她卻理所應當:“這叫投資自己,能讓我走進高級的圈子,你們一輩子就知道把錢存起來,不還是這麼窮嗎?”
父親搖了搖頭:“我和你媽媽兩人的退休金每月加起來才五千多,你隨隨便便一個包就要兩萬,我們哪來的本事替你還款?”
看著這對穿著樸素、瑟瑟發抖的父母,再看看旁邊一身名牌、趾高氣揚的空姐,這一對比,令人痛徹心扉。
康德說過:“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慾望,逃避痛苦,我們就成了慾望和衝動的奴隸。”
行走於人世間,人們往往被貪欲蒙蔽雙眼,想要索取得更多,這反而成了累贅。
慾望太滿的人,容易走上貪圖享樂的道路,這是一種災難。
人活一世,不要像長期負重的蝜蝂那樣,即便筋疲力盡也不願停下來,直至跌倒摔死。
生命的本質來源於簡單、知足、寡欲,而並非來自於浮華、奢靡和嗜欲。
林語堂說:
“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過濾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這一生,唯有學會捨棄,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才能一身輕。
寡言,學會沉默是金,在喧囂的生活裡變得強大。
寡慮,學會放下一切,在平凡的生活中變得心大。
寡欲,學會減負心靈,在浮躁的世界中變得淡然。
往後餘生,願我們寡而不淡,在復雜的生活中回歸簡樸,浮躁的心靈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