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親近這三種人,後半生盡享大富大貴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圍環境的渲染,也離不開他這一生所接觸的人,都說伯樂難遇,貴人難求。
如果你能多親近對你有幫助、讓你受益終身的人,那你的後半生也必將大富大貴。
01
經常修細微的人
“修細微”一詞是說做事一定要從細微處著手,才能日積月累,有所精進。
有大目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其分解為具體而清晰的行動計劃,然後沉下心來,在每個細節上紮實努力。
東晉大將軍陶侃就是個做事極為細緻的人,小到鋸木頭剩下的木屑,大到調兵築城,他都親自部署,考慮頗為縝密細緻。
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將木屑和下腳料全收集儲存,當時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問他也笑而不答。
當年冬天,大雪飛舞,木屑正好用來墊路防滑。
正是由於陶侃時時對細處的重視,才成就了他一生輝煌的成就。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這就好比是雕塑家完成一部作品,大概輪廓出來之後,就要在細微處著手,精雕細琢,匠心獨運,最後才可能呈現出趨近完美的作品。
02
懂得停歇的人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隻牛每天為農田耕作,工作很辛苦。
一天,中午的陽光灼熱難耐,老牛累得實在耕不動了,轉身對主人說:“親愛的主人,您能否讓我歇一會兒?”
主人答應了老牛的請求。
等到秋收的時候,人們都很好奇,為什麼這位農夫的糧食收穫這麼好,且產量也高,紛紛向他求教。
農夫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我只是讓我的牛累的時候休息,渴的時候喝水,餓的時候餵牠吃草料。”
仔細想想,我們又何嘗不是那頭在農田耕作的老牛?只是因為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和希望,我們不敢讓自己停下,怕稍微有所懈怠,就會被飛速運轉的社會淘汰。
但其實,一張一弛,才會精力旺盛;勞逸結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收穫。
列寧早就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
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勞作之後,我們就會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出錯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