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明智的活法:悅納自我

一個人最明智的活法:悅納自我
value101 2023-04-14 檢舉

 

 

當我們不敢做一件事時,羞澀、緊張、膽怯、不知所措,我們會說這是因為自己太內向;

當我們遇到飯局不知道怎麼開口說話,我們也會說因為自己內向;當我們遇到喜歡的女孩子不敢開口說話,我們也會把原因歸為內向……

好像內向可以解釋千千萬萬的問題,好像內向是一件挺不好的事。

但是,當你仔細想一想,內向也挺好的,一些內向的人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呢,內向也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些領域佼佼者。

像王菲、梁朝偉,鏡頭前話不多,生活裡也向內尋找力量。

像扎克伯格、比爾蓋茨,他們的內向也不影響他們抓住一個時代的機會。

像《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內向自卑,但他的思想影響了百年,近些年的勇氣系列書也給很多內向的讀者打開了新的認知之門。

像前央視主持人李詠老師私下安靜愛看書,不影響他舞台上幽默、機智、風趣。

內向有內向的好處,安靜地獨處,向內心要有力量,內心強大的人做什麼事會不成呢?

外向的人在喜歡在社交中積蓄力量,他們需要對外交流,一旦把他們困在屋子裡則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看來外向也不是時時都有優勢的。

性格的內向和外向都不是完美的,如果待在家裡能讓你更好地恢復體能並且身心愉悅,為什麼要讓自己消耗在社交場合中緊張不安呢?

如果在人群中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且精力充沛,為什麼要學別人窩在家裡但悶悶不樂呢?接受自己的內向或者外向,發揮自身性格的長處也挺好的。

高三時,早讀後去食堂買飯,買兩份,一份自己的,一份飯伴的,但我的飯伴這頓沒來吃,白白浪費了一頓早餐。

中午又一起吃飯時,她的同學幫我說話,沒說幾句時我看飯伴的臉色不太對羞得不抬頭,我只好插話說她也不是故意的。

幫忙說話的同學無語得直說算了算了,你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算是多管閒事了。

我也挺不好意思的。後來我才知道我在這件事上表現出的是討好型人格,不夠在乎自己的感受。但是討好型人格的人,同理心可能更強,可能很擅長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一位身材較矮的人可能會被小瞧,但是這樣的小巧玲瓏反而不會給人壓迫感,這也是很有好處的。

沒有完美的性格和人格,沒有完美的身材,“缺陷”反而可能是優點,習以為常的觀念也可能是偏見。

所以,客觀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你就不會活得那麼擰巴。不完美才是真實的美。

 

 

不跟別人比較,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被討厭的勇氣》寫道:“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父親蘇洵25歲“始知讀書”,開始發奮,個人作品《六國論》等影響深遠;

唐代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年紀輕輕就有才有名,相傳知名唐詩《詠鵝》是他七歲時的作品。

晉文公重耳,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流亡,60歲時登基,文治武功都很卓著,在位9年,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

清代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特朗普上台時70周歲,而奧巴馬退休時才55歲。

楊紫瓊在60歲的年紀拿到奧斯卡影后,張頌文在46歲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有人19歲就生了孩子,而有人19歲還在讀大學。

有人28歲離過兩次婚,而有人30歲可能還沒打算談婚論嫁。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做好你該做的事,別人的故事旁觀就好。

你不是別人也不可能複制別人的路,你只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從幼年到現在,你從來都沒有成為別人,對不對?

碩士畢業火鍋店工作的新聞上了熱搜,學校發文表示: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成功的定義早已不是一成不變,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不躺平,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快樂,就會在自己的時區中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步伐。”

說得很中肯。只要在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路上,腳踏實地,方向不跑偏,方式可以多樣化。

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你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困難來了先接住,再想辦法克服,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不患寡而患不均”,攀比會使人痛苦,比較催生了人類的痛苦。

當你不再過度跟人比較,你就會發現只要自己不停步,你的人生之花也會開得絢爛奪目。

接受自己的步伐,只要這個速度讓自己不自責、不自大,舒舒服服向前走,在到達人生的終點之前,放鬆自在地過好大部分時光,也是一種幸運。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種幸運。

 

 

拒絕精神內耗,跟不良情感斷捨離;

客觀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不跟別人比較,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做到這3點,你會發現,自我接納其實觸手可及。

你怎樣度過一天,就會怎樣度過一生。

不開心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讓自己在開心自洽的狀態裡過好每一天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