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年輕的時候》:活著最大的魅力,是你怎麼選,都會後悔

張愛玲《年輕的時候》:活著最大的魅力,是你怎麼選,都會後悔
value101 2023-04-12 檢舉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立時走紅。

到了第二年的初春,因為與胡蘭成的相識、相知和相戀,張愛玲的創作進入鼎盛時期。

除了讀者耳熟能詳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外,她還有一篇不容忽視的中短篇小說《年輕的時候》。

這篇小說1944年2月第一次在《雜誌》第12卷第5期上發表,後來收入《傳奇》中。

 

小說的主人公潘汝良是一個讀醫科的大學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他不願意與俗不可耐的家人相處,對一個漂亮的俄國女孩沁西亞動了情。

然而畢竟還年輕,潘汝良不想過早地被束縛在婚姻的牢籠裡,畏畏縮縮地不願意與沁西亞繼續發展下去。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隨著沁西亞與一個俄國小伙子結婚戛然而止,只是後來當潘汝良聽說沁西亞生病後,還是忍不住去看了她一眼。

 

這部看似情節平淡的小說,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4歲的張愛玲在書中展現出深邃的哲學思考。

即使放在如今,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年輕人在重大人生課題上的迷茫與掙扎:

既想追求完美的愛情,又不想被婚姻所牽絆,內心深處更渴望自由,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一生。

 

 

對現狀不滿,是年輕人的通病。

法國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說:“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個夢想,每根刺昭示一種現實。”

無論生活在什麼年代,現實總是鮮花與荊棘同在,但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往往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難以接受現狀。

潘汝良就是這樣,他看不慣做著醬園生意的父親每晚獨自喝酒,還覺得母親是個舊禮教壓迫下的可憐人。

至於兩個姐姐,他則覺得“長得不怎麼美而不肯安分”,而潘汝良對一大群弟妹,更是用“臟、憊懶、不懂事”來形容,以至於他在家裡向來不開口說話。

因為不想回家,他每天下課後去語言專科學校念德文,但也沒有專心地學,反而心不在焉地握著鉛筆,在書上畫小人。

由于心思飘浮,潘汝良画出来的永远是一个向左的侧脸,没有头发,也没有眉毛、眼睛,只有从额角到下巴的极简单的一条线。

游离于家庭之外的潘汝良,每天看似在认真学习,其实并不上心,张爱玲形容“他是一个孤零零的旁观者”。

 

也因此在语言学校邂逅沁西亚的时候,这个跟潘汝良画的侧脸一模一样的女人,立马就抓住了他的心,就像无根浮萍靠了岸一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原本应该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却因为对现状不满,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过上了死气沉沉的日子。

却不知道时光易逝,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当那些不被珍惜的时间悄然离去的时候,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爱情是冲动,但婚姻却是一种承诺。

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说:“尽管世界和人生是坏透了,其中却有一件东西永远是美好的,那便是青春。”

因为年轻才会荷尔蒙迸发,才会在青春张扬的岁月里,爱上那个惊鸿一瞥的人,以为一眼就是万年。

潘汝良因为沁西亚与自己笔下的侧脸神似而爱上了她,在闲聊中两个人相识相知,并且约定互相教对方中文和德文。

为了表达对沁西亚的爱慕,第二天他特意穿上最好的一套西装,为了不显得那么刻意,还临时戴上一条泛了色的围巾。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