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這1個真相,你才能真正變好

認清這1個真相,你才能真正變好
value101 2023-03-21 檢舉

 

剛剛說到,我們往往害怕被討厭,不敢拒絕別人。與此同時,還有一種怕被討厭,是害怕被看作“異類”,因此做事小心翼翼。

我的朋友小N,就是這樣。上班時,只敢躲在衛生間偷偷補妝。

一旦聽到腳步聲,會趕緊收起口紅,粉餅。因為怕遇見熟人,怕被評判為虛榮,膚淺。

成年人補妝,再正常不過的事,在小N眼裡,卻會成為被討厭的理由。

 

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小N從小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上學時,總是齊耳短髮,黑框眼鏡,素面朝天。

看到學校愛美的女孩子:薄薄的裸色粉底,不靈不靈的唇膏,蓬鬆的丸子頭,人堆裡鶴立雞群。

小N就會想:成天就知道塗脂抹粉,太虛榮了。在她眼裡,這樣的女生就是“異類”。

這種心態,就像一面雙面鏡:她在評判別人時,自己也被限制:自己會這麼看別人,理所當然,別人也會這麼看她。

所以,她總是竭力隱藏這一面,生怕被別人看見。

很神奇的是,害怕被別人當“異類”,可能潛藏著“異類思維”,即:有的人是對的,有的人是錯的,而這樣的思維方式,本質上是一個誤區。

因為,它的前提是:認為“思維”就是“我”,這個“思維我”,也是上文提到的“小我”。

'小我'的特徵是二元對立:有對,必然有錯。

 

即:

有深刻的,就有膚淺的。

有聰明的,就有愚蠢的。

有涵養的,就有沒素質的。

若我的立場是正確的,那麼立場相反的你,必然是錯誤的。

“小我”還有另一個特徵,即自戀。

我們更容易認可自己的特質,而貶低相反特質。這就導致,我們容易看不慣特質相反的人。

 

心理作家Eckhart Tolle說了這麼一段話:

“如果思維被正確利用的話,它是一個超強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當,它的危害相當大,準確的說,不是你利用思維,而是它在利用你。”

當我們跳脫出這場文字遊戲,回到存在本身時。我們會發現,世界是多維的,不是二元的。跳脫出“對錯”,還有第三種可能:

我是對的,你也是對的

我是合理的,你也是合理的

不被“小我”限制最關鍵的一步是:從對思維的認同中擺脫出來。

 

04 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如果你被他人討厭,感到很痛苦。

如果你懼怕他人眼光,不敢活出自己。

怎麼走出這個困境呢?

 

Eckhart Tolle指出,唯有把“思維”與“我”分開,才是改變的開始。當我們意識到, “思維”與“我”,是兩碼事,會發生什麼呢?

你會發現,他人的討厭,也許代表“你錯了”,但永遠不代表“你不好”。因為思維的對錯,無法定義存在本身。

如此一來,他人的討厭,無法構成存在的威脅,這時候,你會發現,他人的討厭,是如此沒有殺傷力。

同時,當你懼怕成為異類,也是把“思維”與“我”混為一談。

當你不再認同“思維”,跳出“對”與“錯”的二元世界,你就會發現,哪怕與我們立場完全相反的他人,也是對的。

而你也不再懼怕,被這座雙面鏡限制。這時,你會具備成為“異類”的勇氣。

以上兩種情況,都需要我們擺脫對“小我”的認同。

 

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練習“真正的我”狀態

正如心理作家Eckhart Tolle所說,真正的“我”是更深刻的臨在,是一個觀察,無評判的心靈之眼。

因此,要擺脫對思維的認同,就要更多練習這個“真正的我”的狀態。

(1)傾聽思維

心理作家Eckhart Tolle指出:傾聽大腦中的聲音,你會發現:有一個觀察的臨在,它可以傾聽你的思維。

當你意識到你的思維不是真相,你就會停止認同你的思維,而這是擺脫“小我”的第一步。

 

(2)自由書寫

上文提到傾聽思維,可能會有點抽象。這裡可以把情緒當線索,來觀察你的思維。

例如,今天心情有點down,找一個地方,寫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傾聽背後的思維。

反复練習,你會發現,很多想法只是一種想法,僅此而已。

 

(3)活在當下

真正的自我,是一個觀察性自我,它不僅在觀察內在,也在觀察外在。我們常常不允許,這個觀察外在的“我”出現。

例如,昨天我在花圃旁散步,我的頭腦卻在世界大戰:

待會兒吃什麼?

上週去了哪裡

記得回家取快遞

各種信息,在我的頭腦裡亂竄。我看不到旁邊的花圃,是什麼顏色,有沒有新發的枝芽。

 

因為,一旦我的大腦停下來,我會很不習慣,我會覺得有點無聊。而為了對抗“無聊”,我的頭腦在飛速運轉。

實質上,“無聊”只是我的想法,而我認同了這個想法,於是我的“小我”又開始運轉。

這時候,可以觀察到“我有點無聊”這個想法,然後把意識溫柔的,不評判的拉回當下。

而此刻的豐盈,就是生命本身。

回歸存在本身,你會發現,你本是勇敢與自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