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做好這三件事,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人到中年,做好這三件事,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value101 2023-03-16 檢舉

 

01

人這一生其實挺奇怪的,在早期的階段我們總是窮盡各種力量努力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慢慢到了中年,生活中的重心在慢慢用來研究著自己,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慢慢就改變自己。

在知乎上也曾看到網友說出這樣一句特別有感慨的話:

“小時候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學會如何開口,然後卻要用一什麼時間去學會如何的閉嘴。”

人這一生只有清醒的認識自己,在了解生活真相的基礎上,你才能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准適合自己的活法,慢慢成為通透的模樣。

梁實秋曾說:

“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來做自己能做的事兒。”

人到了中年的時候,歷經了歲月的各種磨難,往往也嚐遍了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對於人生慢慢也有了更為通透的認識,甚至是更為深刻的內心感悟。

孔子說: “反求諸己”,想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裡過著舒心,就得學會有效的約束自己: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做好這三件事,生活才能灑脫一點。

 

02

不多言,自然禍少。

一言能成事,一言能敗事。

《增廣賢文》中說:

“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人後不被說。”

 

議論是非本就是人性裡的那些弱點,常言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很多時候言語的紛爭就在這樣的場合裡慢慢有所誕生。

《增廣賢文》中說:

“牆有縫,壁有耳。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裡,不要以為自己把事情做得隱秘就能夠做到神不知鬼不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紙裡終究包不住火,任何壞事,總會有暴露的一天。

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了太多複雜的利益,不管是在工作的圈子中還是在生活的氛圍裡,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往往都要十分慎重,即便是你認為可以信賴的人,從你口中所流露的言語也可能在他的傳播下傳到另外一個人的耳中。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很少會相信這樣的人,放心吧我的嘴巴比較嚴實,越是這麼說的人,往往越是難以替你保密。

當你在背地里和別人談論著他人的缺點,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他一旦知道了,會因此而記恨你一輩子,想想真不划算。

多嘴多舌自然容易招致禍端,給自己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來,前行的道路又能夠順暢多少呢?心無遮攔是坦蕩,口無遮攔是禍端,只有管住好自己的嘴巴,才能讓自己的日字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過上安心的生活。

 

03

不多事,自然省心省力。

曾仕強曾說:

“不要過多的參與別人的因果。”

有時候,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只是一種生活的安分守己,往往也是對於別人的一種尊重。

眾所周知,人心裡往往都有這樣一個傾向,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每個人都不想別人過多的干涉的事物,對自己而言只要是自己分內的事情每個人都想隨心所欲的做著主,而不是任憑別人在你的世界里胡亂地指點江山。

即便是對於自己的子女,往往有時候也要保重這樣的一個界限,只要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往往就不要過多的干涉,兒孫自有兒孫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似總是打抱不平,總喜歡無端插手別人的私事,總以為自己是助人為樂,其實卻並不招人待見,很多時候自己也還一肚子委屈,覺得好心當做了驢肝肺。

其實殊不知,這本身就找了別人的忌諱,誰的事情誰不想自己做主呢,不拿自己當外人,硬生生地插手別人的事情,不僅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其實還容易引火燒身,害人害己。

常言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別人的事情尤其是家事,倘若與自己沒有任何瓜葛,就不要去隨便乾涉,出力不討好常常就是這種,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可能與你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你以為的為別人好,別人未必覺得好。

 

04

不多情,自然內傷少。

白岩松曾說:

“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無論是自身的精力和情感,往往都是有限的存在,甚至很多時候還比較匱乏。

而對於這些寶貴的情感資源如何投資與取捨,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內容。

有的人傷痕累累,就是因為把自己的心給錯了別人,有的人情緒內耗太重,就是因為把過多的心思留給了那些並不知道太多關注的人和事。

 

作家張萌說:

“一個人最可怕的想法,就是想著跟所有人都做朋友,這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人這一生,你注定會結識形形色色的人,但沒必要把自己的真心見人就給。

如今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利益的考量,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的真情實意可能對別人來說只是一種敷衍和表現,自然是一文不值。

即便有些人你對他再好,即便是掏心掏肺的模樣,可能也換不回來對方的真心以及善意的回饋。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好心好意都會被溫柔以對,在這個世界上,也並不是所有的真心付出,都能夠換來對方的真情回饋。

古時候週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而不惜利用大臣們的忠心,早些年的時候一些假冒的“乞丐”不惜利用人們的同情與善良而“不勞而獲”,在生活中一個人的善良被利用的情形也並不少見。

如果一個人的真心給錯了人,自然是本末倒置的活法,可能成全了別人,但苦痛了自己,得不償失。

人到中年,不要試圖對所有人都好,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對你有所珍重,不要對所有的人都無差別之熱情,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同樣用熱情來進行互動,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的人和事,才是生活的明智之舉,才是一種值得匹配的人生。

 

05

楊絳曾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到中年,管好自己,不管是情感還是行為,行止有度就是最好的模樣。

人到中年,做好這三件事,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在人生的下半場,努力過的平和、自在,活得舒心、愜意,就是最好的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