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就是人生,精闢

古語有云,“略帶三分拙,兼存一線痴,微聾與暫啞,均是壽身資。”
正如煮粥要三分米七分水,飲酒要三分醉七分醒,太滿則虧,太滿則溢,凡事恰好則最好。
人生亦是如此,凡是太過容易得不償失,凡是太低又欠火候,三七分則最好。
01
三分舍,七分得
俗話說得好,大捨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
凡事有所舍才有所得。
舍為因,得為果,若事事都不捨,又如何有所獲得?
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宋仁宗慶曆五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
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反而為我們留下了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正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有時候學會適當的放棄,反而容易獲得生活給予的驚喜。
人生在世,本就與得失相伴,不可能一直獲得,也不會一直失去。
適當的“舍”,也定能收穫“得”的快樂。
02
三分糊塗,七分清醒
《漢書·東方朔傳》有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生在世,更是要三分糊塗,七分清醒。
留七分清醒以度生,留三分糊塗以防死。
曾聽過一則故事,有客人坐船渡江,在船上用了一個金黃色的杯子飲酒,船夫自以為那是黃金杯,便心生歹意,想要佔為己有。
然而那隻是一個黃銅製成的杯子,並不值什麼錢。
船夫的眼神洩露了自己的想法,客人看在眼中,心裡也早已明白。
隨著船隻的擺動,客人故意將杯子掉落水中,船夫對此惋惜不已。
這時,客人悠悠開口:那不過是一個黃銅的杯子,並無可惜之處。
聞言,船夫也收了心,將客人安然送到了對岸。
客人對船夫之心瞭如指掌,卻並沒有拆穿他的心思。倘若客人揭露船夫,恐怕也會惹得他惱羞成怒吧。
但客人假裝糊塗,無意說出真相,既打消了船夫的心思,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做人的智慧就在於,心中明,但也能藏於糊塗之中。
俗話說得好,看破不說破,有些事就是要留三分糊塗。
做人三分糊塗,便能看破諸多事;做人留七分清醒,便能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03
三分期待,七分釋懷
作家馬德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慢慢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跑一會步期待它讓我瘦下來,發一條微信期待它被回复,對別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這些預設的期待如果實現了,我常舒一口氣,如果沒有實現呢,就自怨自艾。
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常常對一件事一個人抱有很大的期待,如果沒有達到期待,被拒絕,便會鬱鬱寡歡,心情低落。
蘇格拉底說:“只期盼少許,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如果我們事事都期許過高,那必然會因此而影響了心情。若我們降低期待,學會釋懷,即使並不好也能從中尋找出快活。
三分舍,七分得,才能眼裡有喜,心中有愛;
三分糊塗,七分清醒,才能看破諸事,修身養性;
三分期待,七分釋懷,才能不為心困,學會淡然。
如若人生要用尺子去測量,那三七分則更為恰當,不過,亦不缺。
萬物皆歸零,零也為人生之圓滿,3+7=0,這便是圓滿人生。
願我們的人生,都能三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