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不要活在忙碌中

中年女人,不要活在忙碌中
value101 2023-03-16 檢舉

 

女人到中年,生活一地雞毛。

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奔忙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活得麻木且辛苦。

只是,一味地忙碌,看似能夠解決種種看得見的難題,卻無法讓自己迷茫的心靈得到安放。

 

01

女人到中年,不要讓忙碌的工作“綁架”自己。

女人到中年,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想要立足,只能百倍努力。

不管是在公司上班,還是自謀職業,中年女人的職場,是一個大寫的“難”字。

一位單親媽媽,靠著開出租車維持生活,為了照顧孩子,只得帶著孩子一起出車。這份“無奈”,時常遭遇乘客的冷遇,但硬著頭皮熬下去,日子才有保障。

一位職場白領女性,遭遇升職瓶頸,想要在四十歲之前,再拼一把,以期能夠搭上“末班車”,在過去的一年裡,硬著頭皮承擔起最艱難的幾個項目,加班加點,費盡心思,終於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然而,就算耗盡了全力,獲得的回饋也僅僅是能夠保住一份工作而已。

如同被困在籠子中的一頭猛獸,想要逃離,卻又不敢逃離,只能日復一日地原地“轉圈”,這樣的狀態,直令人“抓狂”。

多少人,將“只有拼盡全力,才能毫不費力”當做“座右銘”,堅信“多勞”就一定能“多得”。

這種實誠的生活態度令人肅然起敬,每一次的鉚足乾勁和不願放棄,都值得點贊。

然而,職場中,並不是“能幹”就能解千愁。反倒是那些洞悉人性弱點的人,靠著能說會道,溜鬚拍馬,混得“風生水起”。

所以,當自己拼盡全力之後,有足夠的底氣立足,就不要再被“升職加薪”的慾望綁架了自己。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將時間和精力勻出一些,用來生活,將身體保養好,將心情調理好,再平凡的日子也就漸漸好起來。

 

02

女人到中年,不要讓忙碌的“情感”消耗了自己。

女人到中年,談感情太奢侈,親情、友情、愛情,隨便哪一樣,都是足以讓自己耗盡心力。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當一個女人成為了母親,便成為無所不能的“超人”。

在親子教育的路途上,媽媽似乎是“天選打工人”:幾乎每個家庭,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非媽媽莫屬。從做輔食,到教說話走路,再到輔導作業,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進步,都凝結著媽媽的無盡的汗水和心血。

古代,有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如今,有無數母親,沉浸式“陪讀”,但凡有一點點條件的,都會在“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上拼盡全力,沒有條件的,也在默默用自己的雙肩和臂膀,努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耗費體力、腦力、心力的過程,要學會察言觀色,要學會因勢利導,在斗智斗勇中托舉孩子,也成就自己。

 

這是一個沒有休息日的“工作”,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家立業,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憂煩,如果一味沉溺其中,並因此逐漸阻斷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繫,代價不可謂不大。

讓自己從“忙碌”的親子關係中解脫出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我犧牲”的思想觀念,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只能去引導,而不是總想“控制”孩子。

同樣,對待親情、愛情也莫過如此,一段關係的或親密或疏遠,做好自己的本分,傾儘自己的真情,就足矣,不要妄圖對方給予同樣的回報。

有了這種“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便能釋然、釋懷。

 

03

女人到中年,不要讓忙碌的“生活”綁架了自己。

生活的艱辛,總讓人無言以待。

很多人就此低頭、沉淪,成為生活的附庸。

多年以前,央視節目《半邊天》播出了對一位普通農婦的採訪,哪怕時光過去了一二十年,仍然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劉小樣是陝西的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她實在忍受不了自己的平靜生活,總在不停地學習新的知識,嚮往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她說的那句:“我寧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麼都不知道,然後我就很滿足。”成為了一句經典名言。

自從上了電視節目之後,劉小樣更加堅定了“走出去”的信心,也先後到過幾個城市打工,最終還是回到農村,侍奉婆婆。

或許,劉小樣的人生終究還是意難平,但曾經的外出經歷,讓她從忙碌的生活中得以暫時地解脫,遺憾也就少了很多。

女人到中年,學會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去追尋自己嚮往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才會生髮出新的色彩,枯燥的生活才能多一份樂趣。

 

04

結束語:

女人到中年,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回首從前走過的路,有幾許感慨,也有幾許遺憾。總在不停地往前,也在不停地忙碌,哪怕很想要停下來歇息,也無法實現。

所以,想要讓自己活得瀟灑,活得自如,就不要被忙碌所綁架,也不要以忙碌為藉口,讓自己隨波逐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