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成功,一定要明白事物的本質

不管是窮人想逆襲還是富人想更富,都要深刻明白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那就是尋找成功者身上的共性。
成功者在外形上沒有共性,因為有男的有女的;有胖的有瘦的;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這就說明外形不是影響一個人能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
成功者在文憑上沒有共性,因為有小學沒畢業的,甚至還有沒上過學的,也有博士,碩士;有海外留學的,也有沒留過學的。這就說明文憑學歷也不是影響成功的主要因素。
成功者在地域上沒有共性,因為有在農村的有在城市的;有在山區的有在平原的;有在國內的有在海外的;有在北方的有在南方的。這就說明地域也不是影響成功的主要因素。
成功者在經歷上也沒有共性。因為有出身不好的,也有出身很好的;有一路坎坷的,也有一路比較順的;有運氣差的,也有運氣好的;有出外闖蕩的,也有家門口混的。這就說明經歷也不是影響成功的主要因素。
其實最後分析來分析去幾乎沒有什麼是所有成功者身上都有的共性,因為千人千面,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分析的方向錯了,只分析了主體人,而忽視了客觀環境。
要說共性一定是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社會的關係處理,也就是他們面對這些事情的處理方法肯定是有共性的。比如普通人從眾,成功者順勢;比如普通人懶散,成功者自律;比如普通人悲觀,成功者樂觀;比如站在風口,普通人會謹慎,成功者會重倉;比如面對挫折普通人熬不過去,成功者卻能挺過去。
在微觀上找共性肯定找不到,只有放大在宏觀上才有共性。最直白的一句話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行誰不行。
怎麼與人打交道,事情問題來了怎麼處理,對世界認知的深刻程度,怎麼利用客觀環境,看待問題的角度,從這些層面才能找到共性。
我們之所以不斷學習和經歷,目的就是學會怎麼處理問題,怎麼運用那些知識,這個世界的本質一直從未改變,能成長就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