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修行:強者不爭,慧者不露

人到中年最好的修行:強者不爭,慧者不露
value101 2023-03-14 檢舉

 

 

著名作家余秋雨說過:“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

 

人生,不過就是一場修行,生活之所以充滿痛苦,只因自身格局不大。

 

強大的人,不一定都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有大格局。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適時退讓,收斂鋒芒,格局遠大,終能成大事。

 

鬼穀子說: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

 

一個人活著的姿態,就是一個人的層次與高度。

 

強者遇事不爭,結果成己達人;智者鋒芒不露,亦能靜水流深;善者沉默不彰,自然修德積福。

 

為人處世,放低姿態,隱而不見,匿而不顯,方可行穩致遠。

 

強者不爭

 

人生中,很多困境煩擾都源於一個“爭”字。

 

爭得越多,囿於得失輸贏,越是深陷泥淖,苦不堪言。

 

真正的強者,早已領悟了不爭的智慧,不爭一時之短,方得一世之長。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號稱“無競居士”。

 

他一直秉持“三不爭”的處世原則:

 

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爭閒氣。

 

1889年,張之洞從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接任的官員正是政敵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

 

由於兩廣地區財政虧空,張之洞本可以在交接財務時採取分文不留的做法。

 

但張之洞沒有爭這點閒氣,反而給李瀚章留了兩百萬兩銀子,為他掃平道路。

 

這讓他因此結下善緣,李瀚章也投桃報李,後來助他躲過了一次朝中的彈劾。

 

然而,張之洞在湖廣上任後,卻因個子不高,相貌普通,被很多人笑話。

 

有位畫家,甚至畫了幅“三矮奇聞”水彩畫,專門取笑他。

 

他的部下們都憤慨不已,但張之洞不僅沒計較,還自掏腰包買下畫作,平息了事端。

 

從此,畫家對他欽佩不已,再無詆毀之作傳出。

 

百姓也紛紛讚他寬宏大量,能容人容事。

 

張之洞一生,深諳不爭之法,洞明退讓之道,故此功成名就,仕途通達。

 

《菜根譚》裡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為人處世,知進退才是真正的高明,一時的退讓便是日後進步的基礎。

 

越有能力的人,越是通情達理,做人做事有分寸,與人為善,與己為善。

 

唐朝名將郭子儀,歷經四代皇帝,一直身居要職,深受皇上的喜愛。

 

魚朝恩是與他同朝的宦官,此人雖材朽行穢,卻因阿諛諂媚深得聖心。

 

因嫉妒郭子儀的才能權勢,魚朝恩向皇帝屢進讒言詆毀郭子儀。

 

多次無果後,魚朝恩惱怒之下暗中讓人盜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

 

當時郭子儀大權在握,要收拾魚朝恩簡直易如反掌,皇帝也很是擔心。

 

誰成想,郭子儀入朝後隻字不提,皇帝主動提及,郭子儀痛哭道:

 

“臣帶兵多年,也沒能完全制止軍士們的殘暴行為,也破壞過他人墳墓。

 

如今我家祖墳被掘,這不是人患,而是上天對我不忠不孝的懲罰。”

 

魚朝恩得知此事後,深受感動,此後不再與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

 

正是因為郭子儀做事知分寸,懂退讓,給彼此留有餘地,才能善始善終。

 

做人,最重要的不是家財萬貫,也不是才貌出眾,而是懂得退讓之道。

 

退讓,並不是懦弱,也不是無能,而是以退為進,得饒人處且饒人。

 

只有懂得適時退讓,不執著於一時輸贏,不爭不奪,最終才能實現共贏。

 

《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活一世,無論爭什麼,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為人不爭,方能遠離紛爭;遇事不爭,方能趨吉避害。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