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修行:慢慢走,默默守,淡淡交

人生三大修行:慢慢走,默默守,淡淡交
value101 2023-03-13 檢舉

 

古人云:“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身陷於事,但生事的卻是心。

 

若要人生中的煩惱少一些,明心見性自然是少不了的。

 

明代文人范立本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編寫了一本《明心寶鑑》

 

這本書不僅是明代兒童的蒙學教材,也是當時最流行的通俗讀物,是中國歷史上譯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

 

全書雖然只有短短六七百字,但譬喻簡潔易懂,道理深入淺出,如撥雲見日般,引人明心見性。

 

人生紛擾,但心可清明。

遇事緩一緩,說話停一停,人情淡一淡,放下肩上包袱,破去心中業障,才能行穩致遠。

 

事緩則圓

 

《明心寶鑑》中說:“小家做事慌張,大家做事尋常。”

大氣的人家把做事看得很平常,小氣的人家做起事來則慌裡慌張。

 

做事需沉得住氣,不順的時候,緩一緩、放一放,事情反而能得到圓滿解決。

 

《明史》中有個故事。

 

明宣宗年間,有個知府名叫趙豫。

 

他到松江上任之前,老百姓打官司成風,鄰里經常因為芝麻綠豆大點的事,鬧到衙門,讓官府決斷。

 

儘管知府每天日理萬機,但當地治安並不好,因為案件太多,那些真正緊要的官司反而會被埋沒。

 

趙豫上任後,一改往日作風,凡是來狀告的,都讓次日再來。

 

時間一長,他就得了個“松江太守明日來”的外號。

 

漸漸地,當地打官司的現像變少了,社會治安也更好了。

 

原來,很多鬧到衙門的官司,大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只是當事人一時氣憤,才鬧得對簿公堂。

 

而趙豫把官司放到第二天,原本怒火中燒的當事人,經過一夜的平靜或者他人的勸解,第二天氣就消了,也就不用興師動眾去打官司了。

 

這樣一來,那些真正重要的案子,順理成章得到了升堂審理的機會。

 

曾國藩說:“凡遇事需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

 

快節奏的生活下,我們做事很容易操之過急,殊不知,欲速則不達,好事要多磨。

遇事要緩,不是行動緩慢,而是懂得先找到問題癥結,思考應對之策後再著手處理。

 

這表面上看似緩慢,實則事半功倍,是最快的處理方案。

 

話少則全

 

《明心寶鑑》有言:“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以此勸人說話時要懂得保留。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少一些話,就少一些麻煩。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

 

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擒殺,劉備舉傾國之兵伐吳,為關羽報仇。

 

在伐吳的過程中,關羽的兒子關興、張飛的兒子張苞兩位小將屢立戰功,劉備見後生可畏,便說:“以前同我並肩作戰的將領,都年邁無用了,只有二位侄兒驍勇善戰,我還用擔心孫權嗎!”

 

劉備這句話,雖然是隨口一說,卻讓人非常不舒服,尤其是老將黃忠。

 

黃忠年紀雖大,卻勇猛非凡,而劉備說這話,分明是看不起他這位老將。因此,黃忠想斬將立功,證明自己不是老邁無用。

 

結果黃忠由於著急立功,中了敵軍埋伏,中箭受傷,奄奄一息,當夜便死於軍營之中。

 

劉備得知黃忠的死訊,後悔不已,只能獨自哀嘆:“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