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俗氣的活著(說得真好)
說起“雅”,人們或許會想到陽春白雪、高山流水,彷彿一副高不可攀,聖賢皆寂寞的樣子;說到“俗”,人們也許會認為是下里巴人、引車賣漿之流,在塵世碌碌奔忙,隨波逐流。
可,如若把俗和雅單純地分開、自成一格,太雅,則曲高和寡,亦生清冷之氣;太俗,則讓人生厭,難有愉悅之情。
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正所謂,非世俗無以致高雅。
雅與俗,它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關鍵是要掌握好平衡,只有做到雅俗兼收、融合併蓄,在雅中體味俗的煙火氣,在俗中體味雅的情趣,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01
俗是鍋裡的米,有煙火的溫暖
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生存的第一要義。
凡事都要落實到衣食住行的生之常態上來。一個人如果連溫飽都難以滿足,又遑論精神追求?
只有先解決麵包問題,其他的才會有所附麗。
俗是杯中酒、飲中茶,是市井耳語、炊煙一縷,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物。正如汪曾祺所言:“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
想想,這個可愛的老頭,閒時做做飯、寫寫字、畫會兒畫,他將日子經營得活色生香,生氣盎然。
寫作之餘,汪曾祺就把做飯當作“休閒娛樂”調整身心。他愛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綠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悅。”回來後洗涮煎炒,自己愛做、別人愛吃。最大的樂趣是見客人、家人吃得很高興,盤盤見底。
看他筆下的家常小菜,一葷一素裡,生之樂趣撲面而來,他的文字總透著一股生活氣息。
高雅之人,都是生活的藝術家。 汪曾祺說過:“不熱愛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最懂煙火味的老先生,做菜精緻用心、文字淡泊寧靜,如此絕妙的切合,源於他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和看透世事的生存智慧。
人間煙火是最治癒的。曾經在網上很火的一句話說,“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當各種食材都倒入沸騰翻滾的水里,心事化解,煩惱頓消。
人生在世,誰也不能免俗、離開生存,大雅的陶淵明也要“種豆南山下,”蘇東坡在貶謫途中,不斷地在美食中尋找慰藉,給自己安然的樂趣。
朋友說他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推開家門後,聽到蔥花在鍋裡“哧啦”一聲響起時,菜香、飯香瀰漫,頓時感到一種滿足,所有的煩惱都關在了門外,安心享受和家人的相聚時光。
林清玄在《長途跋涉的肉羹》一文回憶到,父親為讓孩子們吃上好吃的肉羹,特意買了一口鍋盛放,一路長途跋涉、小心翼翼輾轉,只為給家人豐沛的愛。
這些點滴的瑣碎小事讓我們為之動容,是因為它蘊含著俗世感情中的憧憬、溫情、愛戀以及對美好的渴望。
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人間真相,它陪伴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平實中裹著妥帖踏實,讓我們心有所想、情有所念。
02
雅是窗外的花,有意趣之妙
木心說過:“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