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讀《楊絳傳》,我才知道她為什麼能活到105歲

人到中年再讀《楊絳傳》,我才知道她為什麼能活到105歲
value101 2022-12-07 檢舉

 

所謂養生,說到底離不開一顆平靜的心。

因為身體就像一本記事簿,裡面記載了過往所有的喜怒哀樂。

遇事火冒三丈,只會臟腑失和,氣鬱傷身;

反之若心平氣和,不急不躁,身心才能得到協調。

管理好情緒,修煉好心情,勝過萬千醫學良方。

 

3

讀書練腦

耶魯大學曾經針對50歲以上人群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耗時12年,跟踪調查了3500多人,得出一個結論:

熱愛讀書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加長壽。

因為遨遊書海,不僅可以調節情志,消怒化鬱,更能鍛煉大腦,使思維愈發靈活。

作家李冰和鐵凝,曾經在楊絳先生百歲的時候前去祝壽。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冰說:

“楊絳先生年紀雖大了,但視力卻極好,看書不用戴眼鏡,特別是思維很清楚。”

楊絳自己也說:“讀書可以幫我思索。”

她每天6點多起床,上午運動完,下午就會堅持閱讀、寫作和練字。

她家的書架上,不僅有《陸羽》、《四書》、《聖經》,北京和上海的各大報紙也是她喜歡的讀物。

丈夫和女兒相繼離世之後,書本更成為她唯一的寄託。

長期閱讀,讓已過耄耋之年的楊絳,依舊精神矍鑠,心態愈發年輕。

英國的文論家柯爾律治說:“一本好書就是藥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藥粒,且藥效持久。”

讀書的過程,就是滋養大腦、修養身心的過程。

經常讀書,可使精神充滿能量,身體自然更加年輕。

季羨林活到98歲,被問及長壽秘訣,他說:

“要經常讓腦筋活動著,用腦傷神的舊說法已不能成立,應改為用腦長壽。”

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窮居鄉間,常靠讀書怡情,85歲仍手不釋卷。

他說:“讀書有味忘身老”、“病需書卷作良醫。”

年歲漸長,書籍是獨樹一帖的治病良藥,能讓你保持年輕的思維和煥發的精神。

長期閱讀,你的心緒會慢慢變得清晰,靈魂也會逐漸得到淨化。

那些字裡行間的哲思,會化作養分,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

讀書,就是富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4

獨處養神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遠離人群的活法,看似是寂寞的,會失去很多樂趣。

但實際上,獨處是一場與靈魂的對話。

隔絕世界的喧囂,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休養,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鬆弛。

《楊絳傳》中,記錄過這樣一段歲月。

錢鍾書去世之後,楊絳獨居在他們的故居,一過就是十八年。

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她一個人感受靜謐、安然,自己和自己作伴。

那時候,想要上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有人想要記錄她親人離世的悲戚,有人想要書寫她的文學成就。

可她總是能避開喧囂,絲毫不為外界動搖。

甚至100歲壽辰時,她也拒絕了親友為她慶賀的打算。

楊絳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平靜地生活。”

比起繁華熱鬧,她更喜歡孤身在家,整理錢鍾書幾十年來的書稿和筆記,梳理回顧一家人的點點滴滴。

獨處是精神的狂歡。

它不是沉悶的,而是讓你感覺最放鬆、最自在的時光。

畫家蔣勳,在世間沉浮了幾十年,晚年毅然離開繁華的都市,歸隱鄉村。

他獨自在田野裡作畫,在大水池上作詩,在陋室裡讀經。

與世隔絕的時光,讓他緊繃的神經得到解脫,整個人的狀態也煥然一新。

作家馬爾克斯,也非常喜歡通過獨處尋找靈感。

他可以好幾天伏案獨坐,在家中撰寫文章。

孤身一人的日夜,幫他理清了心中的雜念,不僅寫作時靈感頻發,整個人更是精力飽滿。

歸根究底,獨處是對生命的回歸,讓生命豁達、淡然,經久綿長。

在屬於自己的一方寧靜空間裡,修身養性。

生活的簡單與生命的厚重和諧統一,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一滴清水,百年清秋。

縱觀楊絳的一生,歷經槍林彈雨,閱過萬般風景,也飽嚐人間滄桑。

百年歲月,在她身上,只留下一片片馥郁淡雅的書香。

生命的歷程就像花開花落,沒有人可以逃離。

我們不能阻止生老病死的到來,卻可以延緩它們來臨的腳步。

勤運動,常修心,多讀書,愛獨處。

用健康的身體,去面對現實的挑戰;

用鬆弛的靈魂,去承載世間的紛擾。

所以養生,本質上就是一種尊重生命的生活態度。

點個贊吧  ,從今天起,修煉好養生之道,不斷豐盈生命的底色,餘生收穫更加篤定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