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愛的最好方式,是敢麻煩別人

被愛的最好方式,是敢麻煩別人
value101 2022-12-02 檢舉

 

 

因為從小的被愛體驗中,總會伴隨著家人的攻擊。

 

所以在面對其他人的關愛時,她也會害怕這些愛是不真實的,一定也會伴隨著不好的東西。

 

異性向她表達好感,她會很有壓力,覺得對方一定會嫌棄真實的自己;

 

上司為她解疑答惑,她會擔心對方嫌棄自己笨,覺得她沒有認真工作;

 

室友提出幫忙搬家,她會害怕對方只是禮貌客套,不是真的想幫自己……

 

總之,在別人對自己好時,小妍總是很難做到心安理得去接受。

 

於是,為了求得心安,她往往會加倍報答對方。

 

但在這個過程中,卻過度消耗自己。

 

2、只付出,難索取。

 

因為小時候有被愛需求時,總是被苛責。

 

所以很多「被愛無能」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不配得感」在作祟:

 

原本的我,是不配被愛的;

我要為對方付出很多,才能勉強被愛。

 

於是,在關係裡,他們總是習慣為別人付出。

 

我的同事小曉,對身邊人百般好。

 

她會細微照顧每個人的感受,對別人是有求必應;

 

在感情裡,會事事遷就對方,把對方照顧得很好;

 

甚至,在工作上能隨叫隨到,還會把大家不喜歡的工作,都攬自己身上。

 

但自己遇到麻煩時,卻很少向別人開口求助,總是一個人死扛著。

 

比如前段時間,她要動手術,需要有人來陪同,但她遲遲都不叫人來。

 

直到醫生強烈要求必須要有人陪同,她才小心翼翼叫來一個師妹。

 

並且,為了不給師妹造成更多麻煩,她還在手術前,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

 

而在手術後的第二天,她就不再叫人來陪床了。

 

因為對小曉來說,要麻煩別人過來照顧自己,是一件比動手術還要害怕的事。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

 

很多「被愛無能」的人,在用“拼命付出”去換取“我配被愛”時,其實是忽視自己的。

 

並且,這個模式,已經植根到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為了一種行為習慣。

 

 

 

 

 

 

也許,你也曾像小妍一樣,被愛時總伴隨著指責、攻擊,導致現在的自己不敢被愛。

 

在此,我想先對你說一聲:這些年,確實辛苦你了。

 

我能感受到你的恐懼,害怕會受傷,而不敢被愛;

 

我也能感受到你的堅強,可以孤身一人扛下一切。

 

但與此同時,我也想和你一起,進行一些自我療愈,去獲得“被愛”的能力。

 

總結下來,有3步。

 

第一步、哀悼過去。

 

如果,我們因為過往的體驗,而成長為一個害怕被愛的人。

 

那麼,要想慢慢溶解這些恐懼,我們可以試著:

 

哀悼過去那個“不被愛”的自己。

 

我小時候被愛的體驗,確實是分裂的,並沒有被好好滿足。

 

這都是“非常慘”的事實。

 

而且,這些事實一旦發生,就永遠不可能更改了。

 

那麼,我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承認它們讓我痛苦了。

 

然後允許自己為此悲傷、憤怒,甚至是嚎啕大哭。

 

接著,去理解現在這個“懼怕被愛”的自己。

 

告訴自己,現在的遠離被愛,其實是:

 

對過去沒被好好愛過的“內在小孩”的一種陪伴。

 

但是現在——

 

我不再是那個缺愛的小孩了,我已經可以去接受別人的愛、有力量去承接新生活了。

 

如果一直糾結過去,就會被它裹挾,成為我現實的困境;

 

如果接受它已經發生,無法改變,我才會有破局的可能。

 

第二步、覺察自身。

 

當自己被愛時,總想加倍回報對方,從而在關係中一直拼命付出,不斷忽視自己時。

 

在這些時刻,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究竟在害怕些什麼?

如果我不這樣做,又會怎麼樣?

 

是怕如果不回報對方、不拼命付出,自己就根本不配愛嗎?

 

如果是,那就去驗證:

 

自己害怕的這些事情,究竟會不會真的發生。

 

去觀察——

 

對方真的需要我回報他們嗎?真的認為我不配被愛嗎?

 

如果都不是,是不是就意味著:

 

其實一切,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糟糕;

其實,我們是可以更坦然地去被愛的。

 

第三步、去檢驗對方的真實感受。

 

當我們在關係中體驗被愛時,可以去思考兩個問題:

 

當別人給予我幫助時,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

 

如果我接受他們的愛,對方會成為怎樣的人?

 

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求。

 

所以,在幫助、關愛我們的過程中,別人或許也能從中獲得滿足感。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曉。

 

因為不得已,她只好找到師妹的幫忙。

 

但事後,師妹卻由衷表示:

 

因為這次“麻煩”,

她反而感受到小曉親近了不少,

兩人的距離,也因此拉近了很多。

 

她還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一個被需要的人,為此開心了很久。

 

所以很多時候,接受對方的愛,也是一種為別人提供價值感的方式。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曾在《真正的幸福》中寫道:

 

與愛一樣,被愛同樣是一種能力,

但我們常常只關注了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一個懼怕被愛的人,總會認為只要我足夠獨立,就不再需要被愛。

 

但現實往往是,這樣的人,會活得像馬里奧一樣,孤獨且無望。

 

渴望被愛,本身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請相信,一定有人是真正愛你的。

 

在那些時刻,請不要懷疑和害怕,

 

因為,你本來就很值得好好被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