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這3句話的家庭,孩子很難自卑

常說這3句話的家庭,孩子很難自卑
value101 2022-12-02 檢舉

 

我想看你的臉,雖然你不喜歡它,但我喜歡。

那是我兒子的臉,我想看我兒子的臉。

你能原諒我嗎?”

 

那一刻,奧吉的情緒終於平靜下來,向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

 

爸爸發自肺腑的欣賞與接納,既穩穩接住了奧吉的自卑與羞愧,也引導著奧吉一點點走向自我接納。

 

其二:以見證者姿態,

看見並欣賞孩子真實的進步。

 

正式上學前一天,媽媽帶著奧吉去學校註冊。

 

心高氣傲的同班同學茱莉安,屢屢出言諷刺奧吉。

 

當天晚上,奧吉在餐桌前一邊吐槽茱莉安,一邊誠惶誠恐,擔心未來在學校遭受不友好對待。

 

爸爸附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句:“奧吉,要是有人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誰都不要害怕。”

 

一開始,面對同學的嘲笑與中傷,瘦小的奧吉只是默默忍受,不敢反擊。

 

直到有一次,在遭受一群高年級同學霸凌時,奧吉為了保護朋友,果真跟對方打了起來。

 

當他自豪地把受傷的手臂展示出來時,爸爸一臉震驚:

 

“你贏了嗎?我有種感覺你可能打贏了,對嗎?”

 

奧吉: 是的,不僅如此,那幫人還是7年級的。

爸爸: 非常酷!

 

從那以後,奧吉從敢怒不敢言的受害者,變成了自我捍衛的反抗者,既保全了自己,也贏得了尊重。

 

從中不難看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如果父母能夠全然接納孩子的樣子,看見孩子的價值,孩子就會獲得自我價值感,形成自信。

 

這份自信,能夠幫助孩子實現自我接納和自我保護,從而愈加堅定、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

 

這,就是滿足孩子「鏡映客體需要」的重要性。

 

孿生客體需要:

我和你一樣,也會難過

 

孿生客體需要——

 

指孩子在成長中,尤其是他被排斥的時候,需要體驗到與他人的基本相似性,獲得歸屬感。

 

比如,

 

弟弟會嚷著要買跟哥哥一樣的超人玩具,妹妹會嚷著要穿跟姐姐一樣的粉色裙子;

 

即便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也會主動與同齡人保持一致,一起交朋友一起玩……

 

這就是孩子向外界尋求孿生客體的需要。

 

這個過程,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適度放手,授權孩子向第三方尋求聯結。

 

孿生客體的功能,有助於孩子融入同齡人團體,使之不再孤獨。

 

影片中,媽媽明知道奧吉去到外面,必然會因為長相問題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

 

但她還是毅然決然將兒子送去了學校。

 

因為只有在學校,奧吉才有機會接觸同齡人,滿足自己的孿生客體需要。

 

果然在那裡,奧吉交到了生平第一個好友傑克,兩人玩得非常開心。

 

但好景不長。

 

在萬聖節當天,奧吉興致勃勃地跑去學校找傑克,卻無意間聽到傑克正在背後講自己的壞話。

 

奧吉傷透了心,躲在房間不肯出來。

 

這時,姐姐維婭走了進來,溫和地坐在弟弟身邊。

 

奧吉: 我討厭學校,討厭!

維婭: 奧吉,其實我也很難過。

 

奧吉: 難過?大家會躲著你走嗎?會說你有細菌嗎?

維婭: 不會。

 

奧吉: 我只有傑克一個朋友,所以別拿你和我相提並論,行嗎?

維婭: 行。你注意到米蘭達最近沒來我們家嗎?

 

奧吉: 怎麼啦?

維婭: 她暑假參加夏令營了,現在她不喜歡我了。

 

奧吉: 為什麼?

維婭: 因為上學就是這麼糟糕,人也是會變的。如果你想當普通小孩,就免不了遇上這種事情。所以,現在我們是同病相憐的好朋友了。

 

從姐姐真摯的眼神裡,奧吉獲得了情感的歸屬與共鳴——

 

原來,姐姐也跟自己一樣,被最好的朋友“拋棄”了;

原來,自己並非孤零零一個人!

 

那一刻,他終於開始釋懷,並放下戒備,跟著姐姐一起出去玩了。

 

當從姐姐這裡獲得了孿生客體的美好體驗以後,奧吉逐漸將它泛化到與其它同學的關係中,收穫越來越多的朋友。

 

從中不難看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如果能夠跟同齡人產生深度聯結,就會獲得一種心理歸屬感。

 

這份歸屬感,能夠幫助孩子走出孤獨,在新的關係中變得愈加真實、從容且完整。

 

這,就是滿足孩子「孿生客體需要」的重要性。

 

寫在最後

 

影片的最後,奧吉順利從小學畢業,並在畢業典禮上獲得了校長頒發的榮譽獎章。

 

原因並不在於他的學習有多優秀,而是在於:

 

他的存在本身,就無形中感染並激勵著無數人成長。

 

奧吉的故事,就像一面被放大的鏡子,映射著許多孩子成長的影子。

 

就像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也許是生理上的自卑,比如天生體弱、肢體殘缺、相貌瑕疵等;

 

亦或是心理上的自卑,比如不被周圍人認可、理解與接納……

 

這既是一種常態,也是很多孩子終其一生都無法邁過的一道坎。

 

奧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

 

要想幫助孩子擺脫自卑的裹挾,需要——

 

一個理想化客體, 在他幼小時予以陪伴,形成力量;

 

一個鏡映客體, 在他受挫時予以涵容,形成自信;

 

一個孿生客體, 在他孤單時予以聯結,形成歸屬。

 

如此一來,孩子就可以堅定從容、放心大膽地走向自我成長了。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