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父母的人,最不敢聊的秘密

這是當父母的人,最不敢聊的秘密
value101 2022-12-02 檢舉

 

 

在恐懼的驅使下,孩子通常會選擇“自我閹割”,進行自我懲罰。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

 

成功恐懼。

 

回到案例一男孩A的故事。

 

男孩到了30歲,成為男人之後,他遇到了很大的生活困境——

 

連續換了好10幾份工作,沒有一次能堅持半年以上。

 

問及理由,似乎都是同一個:

 

在工作中,他非常討厭自己的領導,常常跟對方唱反調。

 

將領導惹惱火後,他又擔心被領導報復,就主動離職了。

 

在諮詢室裡,他講述最多的,就是父親當年扇他的那一巴掌。

 

似乎那是他記憶裡,關於父親唯一的畫面。

 

這就是經典的成功恐懼。

 

領導,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著他的“父親”。

 

他討厭父親,所以他也討厭領導,忤逆領導。

 

但在他的經驗裡,當超越了父親,是會受到懲罰的。

 

也因此,在跟領導的鬥爭中,他一次次敗下陣來,選擇離職。

 

從某種意義來講,讓自己淪為失敗者,是他在俄狄浦斯衝突下的一種生存智慧。

 

因為失敗了,就不會被領導(父親)懲罰了。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個在與父親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的男孩,長大以後,多半也會不斷重複“失敗者”的命運。

 

在成功恐懼下,除了選擇失敗,孩子可能還會:

 

拒絕美好。

 

回到案例二中女孩C的故事。

 

隨著母親長年累月對她貶低,慢慢地,她便放棄了對“美”的追求。

 

衣服穿得很隨便,出門也不打扮了。

 

連續2、3年下來,她身邊的異性緣也差了很多。

 

從中不難看出,“變醜”,是女孩對母親的忠誠。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就是當我們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或者換了一個漂亮的新髮型以後,

 

那一瞬間會有那麼一點不好意思的感覺。

 

這就是俄狄浦斯衝突冒到意識層面,且被我們覺察到之後的本能反應。

 

總的來說,一個沒有走出俄狄浦斯衝突的孩子,是不敢讓自己變好的。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化解俄狄浦斯衝突呢?

 

最理想的狀態是:

 

給孩子授權,允許超越。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小偷家族》裡的柴田治。

 

柴田治又窮又無能,經常帶著11歲的養子祥太去偷東西。

 

由於兩人並無血緣關係,所以祥太一直不願開口叫爸爸。

 

隨著慢慢長大,祥太心中的道德良知逐漸覺醒,不想像父親一樣繼續「以偷為生」。

 

於是,一場面向父親的「超越」,悄悄發生了。

 

他故意失足被警察抓住,並在警察的審問下,供出了一家人的種種罪行。

 

養母頂罪入獄,整個家庭開始土崩瓦解,而祥太自己也被送進了孤兒院。

 

對一個孩子來說,要克服恐懼超越父親,其實是非常難的。

 

那麼,祥太是哪裡來的力量與勇氣呢?

 

在影片的最後,我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祥太去看望柴田治。

 

在離別的車站,祥太鼓起勇氣向養父柴田治坦誠了自己當初故意讓警察抓獲的真相。

 

柴田治平靜地聽完,然後拍了拍祥太的肩膀,簡單地回應了一句:

 

“原來是這樣啊”。

 

全程既沒有訓斥,也沒有責備。

 

離別之際,祥太透過車窗看著底下的柴田治,默默地叫了一聲:

 

“爸爸。”

 

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授權,也是祥太超越父親力量的來源。

 

在這份授權裡,祥太能感受到父親會允許他去自由探索、成長,同時也會支持他成為任何人。

 

由此,他才可以真正心無旁騖地超越父親,獨立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追逐屬於自己的人生。

 

然而,對絕大多數父母來說,很難真正做到這一點。

 

也因此,我更推薦曾奇峰在詮釋溫尼科特理論時所說的:

 

做60分的父母。

 

用60分錶達對孩子的支持與愛,剩下的40分,用來表達或覺察恨。

 

當然,這份40分的恨,不一定是指攻擊、傷害孩子。

 

而是指,你不用那麼完美,那麼強大,你可以是脆弱的,憤怒的,甚至是無能的。

 

允許自己去表露「缺陷」,也允許孩子去看到你的「缺陷」。

 

讓孩子感受到:

 

原來父母是有局限的,有些東西只能靠我自己;

 

甚至有些時候,父母也需要我來守護。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開始明白,這個愛是可以相互分享的。

 

這就是孩子對俄狄浦斯的超越,也是父母與孩子從競爭走向和諧的必經之路。

 

寫在最後: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裡,依然覺得俄狄浦斯衝突很恐怖,很難以接受。

 

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它其實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只是很多時候,它停留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不被覺察。

 

但我們可能通過一些自我的狀態來了解:我是不是有俄狄浦斯衝突?

 

比如:

 

我是不是賺夠了我需要的錢?

我是不是取得了我想要的成就?

我是不是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是不是實現了我小時候的夢想……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達到了,那就說明你的俄狄浦斯衝突已經減低到最低水平了。

 

但如果,以上這些你一個都沒有實現,那麼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層面的糾結,都表示:

 

在潛意識層面,一定有一些「不敢讓自己成功」的因素在牽制著你。

 

在理解了俄狄浦斯衝突背後的成功恐懼以後,或許你也可以選擇:

 

做一個60分的孩子。

 

用60分錶達對權威(父母、領導、社會期待等)的支持與認同;

 

剩下的40分,用來表達或覺察恨。

 

當然,這40分的恨,不一定是指直接攻擊、傷害他們;

 

而是指,你不用事事迎合權威的期待,你可以是叛逆的、反抗的、憤怒的,你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混蛋。

 

與權威共存,但拒絕被它牽制,從中一點點活成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