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人生,而是懂得“放手”的父母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人生,而是懂得“放手”的父母
value101 2022-10-29 檢舉

 

 

有了阿偉的第一次妥協,母親好像瞬間感受到了“掌控”的快感。

她開始事無鉅細地操縱阿偉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上什麼樣的補習班、有什麼樣的興趣愛好、交什麼樣的朋友、穿什麼樣的衣服,到後來和誰結婚,甚至生死。

阿偉的生活已經完全佔據了母親自己的生活,兒子的一舉一動,都要由自己“負責”。

阿偉失去了自己,而母親何嘗不是呢?

過度關注孩子,讓她變得越來越暴戾、敏感和自以為是。孩子稍有不如意,她都認為是自己的過失。這樣的生活,讓雙方都痛苦不堪。

最終,阿偉找到機會支開母親,拿到遙控器,重新開始了本應屬於他自己的青春和人生。他選擇了不被母親看好的畫畫生涯,選擇了不被母親喜歡的那個普通女孩。

也許他不會再成為母親操縱下的那個“成功人士”,但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為人父母,先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紀伯倫在《致孩子》這首詩中說:“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應當學會適當放手。”

 

 

結婚生子前,人是為自己活著,可自從有了孩子,人們似乎就開始為孩子活了。

孩子的衣食住行樣樣操心,孩子的學業事業也一件不落,甚至孩子的戀愛婚姻,恨不得都能一手操辦……

然而有了第三代,生活周而復始。

自己的生活呢?早已面目全非。

適當放手,接受孩子選擇的路——哪怕是一條你認為不夠寬敞的道路;也讓自己重新著眼於自己的生活,世界那麼大,不必讓一個小家佔據了你全部的世界。

 

父母足夠通透,孩子才能坦然

最近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女孩大學畢業,考教師編失敗,投出去六七份簡歷,都杳無音信,成天在家唉聲嘆氣,和母親說實在不行就去考研。

母親說:“也不是一定非要做老師啊,找個其他喜歡的工作也行,媽媽都全力支持。”

女孩說:“可是,你不怕親戚笑話?你女兒平時不是挺優秀的嗎,怎麼也考不上編制。”

母親一聽竟有些生氣:“不考編制又怎樣,我女兒讀了這麼多年書,哪怕是在家休息兩年都沒問題。那些沒考上編制的人也活得很好啊。我的女兒,活得開心就行。”

這些話一下子療癒了女孩心中的焦慮,也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因為她知道,無論她將面臨什麼,她的父母,都會是她最堅強的後盾。

父母足夠通透,孩子才能活得更加坦然。

 

 

 

在我的女兒出生的時候,我看著她那軟軟糯糯的小身板,並沒有想她以後究竟是否可以考上名校,是進入名企還是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會和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

我只盼她健康平安,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行得快樂。

我想,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初衷都是如此。只是隨著社會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對孩子的要求在無形之中也越來越高,父母漸漸忘記了對子女最初的愛,其實不過是希望他們能夠走一遭這人世間,活得幸福而已。

這種願望,強烈且長久。

無論他“混”得好與不好,他是“優秀學生”或是普通學生,只要他做人正直,能夠明辨是非,就足夠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其實一直都沒有變過。別讓他的普通,讓你暫時忘了這最初的愛。

 

 

芸芸眾生,有人嚮往成功,嚮往平步青雲的快節奏生活,而有人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緩慢步調。

都是一樣的生活,只是選擇的路不同罷了,平凡也並不是意味著放棄生活。作為子女,如果能夠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能夠在壓力漫溢的社會中做自己,也許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事情了。

而作為將他們帶到這世上的父母,接受他們的“不夠優秀”,尊重他們選擇的平凡之路,何嘗不是對自己人生的接納和包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