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而將帥的意志和決策,往往是成敗的關鍵。
尤其是很多時候,機會稍縱即逝,得失就在須臾之間。
待千言萬語,萬千算計的權衡過后,須臾早已消逝于無常。
唯有能斷大事,應變無方,如此才是成大事者的謀略。
三、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古語有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三國中袁術和董承就是最好的例證。
起初,袁術和袁紹是實力最強的諸侯,兩人一南一北形成呼應,如果兄弟聯手,歷史或將重寫。
可惜,袁術只是一個自私自利,心胸狹隘之人。
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他擔心盟友率先攻下洛陽取得頭功,竟然拒絕派送糧草,致使盟軍大敗,損失慘重。
背地里將盟友的功勞安插在自己身上,聯盟也逐漸分崩離析。
攻打劉繇時,孫策大勝而歸,向袁術要一千兵馬作為獎賞,他猶豫半天,只給了五百......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漸漸地,袁術身邊的盟友,謀士,將領都離他而去。
袁術稱帝后,更是奢侈荒淫,揮霍無度。
后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中的士兵卻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
以至于民心盡失,眾叛親離,最后在逃亡路上吐血而亡。
毛宗崗曾評價袁術說:「如此舉動,又可惡,又可笑,又可憐。」其實這句批語,同樣適用國舅爺董承。
董承密受漢獻帝衣帶詔,準備「糾合忠義之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
可他空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智,他屢屢將衣帶詔和歃血盟書示之于人,密謀時還與眾人在自家后院喝著ㄐ丨ㄡˇ大罵曹操,以至于家中小妾及家奴盡人皆知。
與此不同的是,在王允密謀ㄕㄚ董卓時,整個謀劃只有王允、楊贊知道,就連兩個得力干將呂布、貂蟬都是行動前夕才驚悉內幕。
四處游說的董承,猝不及防地被曹操一窩端掉;隱忍不語的王允,籌謀多年終于大功告成。
曾國藩說:「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
有大格局者,把外物金錢當工具,得人心掙長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成大事者,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謀劃大計不泄于眾,也就少了很多麻煩和意外。
寫在最后
著名評書大師袁闊成說過,「《三國演義》是那段歷史的一座人才寶庫,也是一部活的兵書,一座軍事大課堂。」
這部奇書,看似演繹的是家國大事和英雄傳奇,實則說的還是世道人心。
它既是經世治國的啟示錄,也是人生成長的教科書。
無論做事還是做人,讀懂三國,人生之路自會越走越寬。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