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有一種聰明,叫示弱

司馬懿:有一種聰明,叫示弱
value101 2022-10-10 檢舉

 

 

可過於自信的結果,卻是連打敗仗。

 

反倒是沉穩自謙的司馬懿,勝仗連連,戰績彪炳。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司馬懿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採取“堅壁拒守”的方法,不肯出兵。

 

由於後勤補給艱難,諸葛亮只得採用激將法,逼迫司馬懿迅速出兵決戰。

 

他命使者給司馬懿送了一套女裝,出人意料的是,司馬懿竟不以為辱,欣然收下並穿在身上。

 

就這樣,在兩軍相持於五丈原一百多天后,諸葛亮積勞而逝,司馬懿藉此打贏滅蜀之戰。

 

在討伐遼東戰役中,司馬懿同樣採取了示弱戰術,使公孫淵降低警惕,從而成功平定叛亂。

 

自此,他憑藉自己的文韜武略,徹底贏得了魏國上下的信服。

 

司馬懿能做到與人交鋒,不出敗績,關鍵在於他能看清自己的不足,認清自己的位置。

 

古語有云:

“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人太張揚,多源於自視過高,認不清自己的位置。

 

而當有修為達到一定境界,自會甘于謙遜待人,克制律己。

 

麥熟低穗,人熟低頭。

 

姿態放得越低,越能彰顯一個人的格局和境界。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

 

司馬懿外號“塚虎”,意為隱藏在墓穴中的老虎。

 

他的一生,確實人如其名,將“隱”之一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司馬懿為名門之後,少年時期以聰明多略著稱,被斷言為“非常之人”。

 

之所以會等到二十九歲才入曹府為官,只因在此之前,他曾刻意隱而不仕。

 

建安六年,時任司空的曹操,聽聞司馬懿的才氣後,派使者前去征闢。

 

可當時時局混亂,只想靜觀其變的司馬懿,以謊稱自己患有風痺症為由,拒絕了應徵。

 

曹操一開始並不相信,特意派人夜間潛入司馬懿家刺探消息。

 

誰知司馬懿早有對策,他躺在那裡,任密探拿銀針在腿腳上亂刺,依然面不改色,一動不動。

 

他這一裝病,就裝了七年。

 

此間,他苦心孤詣,耐心等待,完全不擔心自己的才華會被埋沒。

 

而一切正如他所料,在曹操統一北方,正式成為三國霸主之後,果然又再次找到他。

 

這一次,他終於可以順水推舟,既成全曹操的愛才之心,也為自己謀得明主而棲。

 

小不忍者,亂大謀;能成大事者,必有小忍。

 

到了晚年,司馬懿更是將自己修煉到了深藏不露的境界。

 

當時的他深受曹真之子曹爽排擠,被架空軍政大權,只擔任空有虛名的太傅一職。

 

面對曹爽的針鋒相對,司馬懿不僅沒有表現出半點憤慨之舉,還主動示弱退讓。

 

後來,司馬懿稱病在家,不放心的曹爽也像曹操一樣派人前往查探病情。

 

已是四朝元老的司馬懿毫不在意形象,躺在臥榻之上,裝出一副目光呆滯、語無倫次的樣子。

 

婢女端來稀粥,他故意邊吃邊抖,使得大半碗粥從嘴角流出,弄得滿身都是。

 

得知這般情況的曹爽從此安了心,放下了對司馬懿的監視與戒備。

 

然而在床上裝病的司馬懿,正在謀劃一場將改變歷史的大計劃。

 

一年後,70歲的司馬懿在高平陵發動政變,以雷霆手段一舉摧毀曹爽派系,站上權力頂峰。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而為了這一刻,他足足準備了半生。

 

《賈誼論》中有言:

“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只有庸碌無才者,才需譁眾取寵。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在不動聲色中攻城略地。

 

靜水深流,與海相若。

 

能沉得住氣,不恃才而驕,不自以為是,才能在低調沉穩中悄然實現人生的昇華。

 

 

司馬懿有句名言: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其名。”

 

一個人若能理性看待自己,就不會為了虛名浮利而強出頭。

 

逞一時之勇,終將因小失大;學會退而結網,方為長久之計。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不必刻意炫耀賣弄,才華不逞,聰明不露,才是至強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