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很正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十有九準

三觀很正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十有九準
value101 2022-09-24 檢舉

 

 

反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被困在繁華的世界。

每日要因為生活焦慮,還要因比不過別人憂愁,要因自己生活不夠好悲傷,還要因物慾沒有被滿足煩心。

究其根本,是不懂節制。

安妮寶貝在《蓮花》中寫道:

“如果一切最終帶來的只是離棄和傷害,就該拒絕開始。人的慾望和缺陷,該有自控。不是餓了就吃,累了就躺,這一切需要意志來克服。”

生活干淨的人,不是沒有慾望,而是懂得自控,她們不會刻意裝點自己的外在,不會強行填補自己的生活。

看起來,這樣的人生活無趣,但她們才是真正懂生命真諦的人。

也只有一個人沒有太多欲求,能過得了簡單的生活,才不至於被燈紅酒綠的生活禁錮,不丟本心,方為三觀正。

 

 

內心“乾淨”

《罪與罰》中,主角在犯罪後,一直承受著內心的譴責。

一方面,他覺得自己是對的,只是讓幾個對社會無用的人消失,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錯了,自己沒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

於是,哪怕他一次又一次逃離了抓捕,卻因為內心的譴責選擇了自首。

自首當天,他才收穫了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很喜歡顧城寫的一段話:

“一個人可以過想要的生活,但有一點是重要的,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變成一個鬼,他不能說鬼話、說謊言,他不能在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有人經常在爭名逐利的過程中,摒棄了自己做人的原則,丟了自己的良知。

他們可能為了某些利益可以落井下石,可能為了實現某種目的不顧往日情分,可能為了走向成功不擇手段。

 

當一個人真的如此,無論是否能夠成功,他都無法坦蕩走完這一生。

午夜夢迴時,也許會後悔曾經的決定,看到成功的果實時,也許會不敢宣揚,唯恐別人看出自己的不堪。

唯有那些內心乾淨的人,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被愛與幸福滋養的靈魂,才能一直保持積極向上。

 

契訶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靈魂、思想。”

乾淨不是為了讓別人舒服,而是為了讓自己自在。

一個人,想要的太多,才覺得太累;在意的太多,內心才過於疲憊;身邊圈子太亂,才總是不堪其擾。

三觀不正的人,可能不是被現實改變,而是被慾望改變。

餘生,願我們能在嘈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保護好自己的初心和善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