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不在努力,而在思維層次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不在努力,而在思維層次
value101 2022-09-19 檢舉

 

生活中獲得成功的人很多,有比爾蓋茨這樣的名人,也有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有人說,他們靠的是能力、天賦,也有人說,他們靠的是毅力、努力。

對此,我也曾這樣認為,直到遇見《終身成長》這本書。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終身成長》中他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並結合大量案例闡明:思維方式的不同,人們應對成績與挑戰時的心態和行為不同,事情的結局也截然不同。

成功並不完全由能力和天賦決定,而是會在我們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

 

固定型思維,挫折便是失敗

俗話說:“禍不單行。“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接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人們往往認為這是“禍”,為此陷入消極,卻忘了還有一個詞叫“否極泰來”。

其實,除了巧合,這些事的發生也與人們最近的狀態有關。

 

網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的胡晶晶,在自己生日當天遭遇了許多糟糕的事,那天她被公司解僱,在路上接到一通催債的電話,男友也提出分手……

這許多的事情恰巧碰在一起,都在那天爆發,胡晶晶徹底崩潰,她決定放棄生命,從天橋上一躍而下。

胡晶晶將事情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困難和挫折,與自己混淆,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對自我全盤否定,因此,她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出困境,最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按照卡羅爾·德韋克的觀點,這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維模式下的態度和行為。

固定型思維是一種思維的局限,在這種模式裡,一次“失敗”就代表這個人的能力低下,是永久性的創傷。

“失敗”也從一種行為(我失敗了)轉變為一種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

其實,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或困境,應當進行反思和總結,積極解決問題,盡快走出困境,重新出發。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敗多勝少,項羽勝多敗少。

但最終,項羽被困垓下,絕境之中自刎於烏江。

反觀劉邦,即使敗多於贏,但他始終相信,縱然事情的發展沒有一帆風順,自己最終也能取得勝利。

因此,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思謀策略,最終在相爭中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

 

《吸引力法則》的作者曾說:“你的思維決定你如何行動。”

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態度與行為,也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結局,固定型思維是一種思維的局限。

 

成長型思維,挫折是過程

與固定型思維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有著更廣闊的視野。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遇到的困難或挫折看作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他們會總結經驗,化壓力為動力,重新出發,向著目標一點點靠近。

正如很多偉大的科學實驗,都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總結過無數次經驗教訓。

愛迪生髮明燈泡時,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才獲得成功。一次次失敗讓他不斷反思、學習,這才發現了鎢絲作為電燈材料時,發出的光線十分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

北京冬奧會女子自由式空中技巧冠軍徐夢桃,也用經歷詮釋著思維方式對成功的製勝作用。

徐夢桃曾參加過3屆冬奧會,每次都有奪冠的實力,但均沒成功。

上一屆平昌冬奧會,她就是奔著冠軍去的,準備奪冠后退役,但因為挑戰新動作出現失誤,最終無緣獎牌。

賽后她哭著為自己的失誤道歉,並決定不退役,繼續再戰。

經過幾年刻苦訓練,這次冬奧會,她終於取得了成功。

其實,在這之前,她曾做了職業生涯以來最嚴重的手術——70%的半月板切除。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