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興旺和衰敗,其實冥冥中“注定”好的

一個家庭的興旺和衰敗,其實冥冥中“注定”好的
value101 2022-09-17 檢舉

 

 

01

沈复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荣枯有數,得失難量。”

這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四個字——枯榮有數。該興盛的時候,那你就算再平庸,也會“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該衰敗的時候,那你就算再厲害,也只能“空悲嘆”。

就拿“春夏秋冬”來說,春天萬物欣欣向榮,夏天萬物興盛到了頂峰。可到了秋天,悲涼和蕭瑟的氣息就來了。而冬天,那更是寒氣逼人,毫無生機。

我們不可能在秋天的時候,希望萬物欣欣向榮,也不可能在春天的時候,希望萬物悲涼蕭瑟。一切,都是有它發展的規律的。

對此,呂蒙正在《破窯賦》中寫道:“時勢不可盡倚,貧窮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須當周而復始。”

這人世間的勢頭,本就是不能完全倚靠的。貧窮,也並非是絕對的。一切,都會出現翻來覆去的變化,終究周而復始。

人如此,萬物如此,家庭亦如此。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論是貧窮,還是興盛,它有著什麼樣的走向,其實都是冥冥中註定好的。

 

02

家庭的興起和衰敗,都是有規律的。

曾國藩說過,欲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你要想讓自己走上坡路,要想讓家庭興盛,那你就需要有一定的謀略,同時也要受到老天的庇佑,在大勢所趨當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三十年前,有一位人大畢業的學生,來自農村,沒有人看得起他。可他對於事業,有著特別深刻的執念,因此他去到了北京的中關村擺攤,自己創業。

後來,他在互聯網發展的潮流中把握到了機會,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電商帝國,發展到了今天,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了。

沒有人知道,就是這麼一個小伙子,竟然發跡於田間,從而改變家庭的命運,也改變了家鄉鄰里鄉親的命運。

很多人會覺得,只要你是農民或者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就只能打一輩子的苦工,根本無法改變家庭的命運。當然,這對於多數人來說,是真理。

可是,還有一部分人,他們通過一代接著一代的努力,讓自己的家庭走上了發展的正軌。如此,他們不就處於改變命運的過程當中嗎?

貧窮到了極致,興家子就來了,就走上坡路了。到了巔峰,敗家子就來了,又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才是人世間興衰的規律。

 

03

要想家庭“細水長流”,就不該讓它走極端。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國藩在修建書房的時候,就給書房提了這麼三個字——求闕廳。這當中的“闕”,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缺陷”的意思。

他身邊的朋友都特別疑惑,為什麼不求完美,非要求缺憾呢?難道是曾國藩糊塗了嗎?

對於朋友的疑惑,曾國藩回應道:“凡事盛極而衰,陽極必陰,陰極必陽,為什麼要求滿呢?有缺點,有缺憾,才能長久。”

一朵花,如果它盛開到了極致,那它就離凋零不遠了;天上的月亮,如果它盈滿到了極致,那它就離虧損不遠了;一個人,如果他驕傲到了極致,那他就離落敗不遠了。

所謂的“求闕”,本質就是要在缺憾中,讓自己以及家庭處於“細水長流”的狀態當中,不至於太強,也不至於太弱,反而能夠平穩地發展下去。

很多人不理解,認為走極端最好,認為走中間道路不行。這,都是不恰當的想法。所有走極端的人與事兒,其實都逃不開“物極必反”的定律。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暴發戶的家庭就知道了,到了第二代,將家產揮霍一空的敗家子就出現了。富不過兩代。

 

04

一個家庭的興衰,那是冥冥中註定好的。

清代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寫道:“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大致意思是,不要欺負那些依舊年輕的少年郎,他們的潛力,那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也許,他們會逐漸興起,改變當下的家庭情況,扭轉不幸的命運。

這番話,哪怕到了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在二十年前,也許是他的家庭比較厲害。二十多年後,也許是你的家庭比較興盛。這,不就是人之改變的結果嗎?

人之命運,也跟一個人的能力、運氣以及眼界息息相關。你有能力,有運氣,有格局,那你又會差到哪裡去呢?反之,你什麼都沒有,那你能好到哪裡去呢?

 

更何況,運氣這種東西,不會長期存留在某個人的身上。這一刻,有可能是他好運氣,下一刻,有可能是你好運氣。老天,對誰都是公平的。

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會影響家庭未來的興衰發展。

說到底,人之命,天注定。那人之家庭的發展,也在冥冥中註定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