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帶後代來受苦”的觀念,普遍被人接受,成為一種趨勢

“不希望帶後代來受苦”的觀念,普遍被人接受,成為一種趨勢
value101 2022-09-17 檢舉

 

 

01

近幾年來,出現了這麼一種“奇怪”的觀念:如果沒有本事,請不要帶後代來到人間受苦。

這種觀念,原本只在一小撮人當中傳播。可到了今時今日,這種觀念已經普及開來了,甚至上了年紀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接受。

很多人都特別疑惑,為什麼“不希望帶後代來受苦”的觀念,會成為一種趨勢呢?

有些專家認為,由於現代人的學歷普遍提高了,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也出現了多樣性;有些學者覺得,由於生活壓力增大了,人們也逐漸認清現實了。

其實,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跟人之認知有關,也跟人之想法有關,更與人之生活處境有關。一切,都是個人與環境所結合的“產物”。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大城市的年輕人就知道了,996是常態,沒時間休息很正常,工資低更是常見。如此,他們就不會有“後代”的觀念。

也許,老一輩會說他們太自私,父母也會說他們不懂事。可是,所有的觀念,存在即是道理。更何況,這種觀念竟然被人們所接受,就證明它跟現實有關。

 

02

一對父子的心聲,連自己都活不好,為什麼要帶後代來受苦?

老李今年55歲了,也到了成為別人爺爺的年紀了。可是,兒子遲遲不結婚,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想法,這讓老李特別疑惑,為什麼兒子沒有傳統的婚戀追求呢?

抱著“關心”的態度,老李就問兒子:“阿飛,你看鄰居家的小娃娃,都會打醬油了,而你連個對像都沒有找到,難道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嗎?”

聽了父親的疑惑,兒子也感慨地說:“爸,你也知道,我辛辛苦苦讀了大學,出來還是乾著996,連休息都沒有的活,如今早已沒有這個心力去找對象結婚生子呢?而且,我們沒房沒車,也夠不著婚戀的門檻啊。”

老李不是什麼閉塞之人,他自己也知道,如今結婚生子的條件特別高,而且養育的花費根本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的。想到這,老李也直搖頭。

兒子有一句話,是讓老李特別震撼的:“爸,人生匆匆幾十年,我們一家人過得快樂就行了。後代,就真的別讓他來到這個世界,繼續996受苦了。”

這番話,讓老李特別心酸。他回了一句:“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不是希望你非要傳宗接代,只是希望你有個家庭作為依靠而已。如果你覺得沒必要,父母也尊重你的選擇。”

 

03

像上述這對父子的家庭,到底多不多呢?其實,基本80%的人都有這些想法以及經歷。

“二八法則”的角度來說,20%的人擁有豐厚的財富,有著諸多選擇人生的權利。而另外80%的人,只能在稀少的資源當中,苦苦掙扎著。

我們不妨看看這兩個現象。

第一個現象,如今的年輕人,從大學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之後,就開啟了考編考公的旅程。有太多的人,考了五六次,考了五六年,還是在考。

第二個現象,996猝死的人,逐漸年輕化,年輕人對婚戀和人生,產生了極強的抵觸心理,只有無盡的憂愁,而少了該有的朝氣和快樂。

這兩個現象,其實都不是什麼好事。從第一個現象的角度來說,年輕人不可能一直考到老,不然就真的跟“范進中舉”無異了。

可是,為什麼他們不外出工作呢?因為他們逐漸看透了996和僧多粥少的現實,知道普通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此,他們就只能走啃老,或者及時行樂這條路了。

他們,固然有自己的問題。可是,還有一些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

 

04

談到“不希望帶後代來受苦”的觀念,你覺得這種觀念真的合理呢?

只能用三個字來評價——很難說。說合理,它是真的合理。而說不合理,它是真的不合理。至少有錢人和無錢人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在有錢人看來,自己的家族企業還需要後代來繼承,自己的錢財和房子,不能後繼無人。

而在無錢人看來,其實自己什麼都沒有,只剩下悲苦的人生經歷。如此,就還是放過後代吧。

他們,其實都有道理。因為層次不同,他們的追求就不同,對於後代的期待,也就不一樣。

有兩位211畢業的大學生,一位是廣州的當地人,一位是從農村來的廣漂。

前者,乾著“錢少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雖然工資一般,但他有車有房,過得還行,有自己的人生選擇。後者,乾著“錢不多,事也多,離家遠”的工作,30歲之後就回到老家了,貌似什麼都得不到。

他們的人生,貌似就像“注定”了一般,依舊在一個特定的框架中,徘徊著。只能說,凡事盡力而為,選擇自己“適合”的人生,那就可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