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請置頂你的這4種能力

中年以後,請置頂你的這4種能力
value101 2022-09-17 檢舉

 

 

獨處能力

年輕時,我們總害怕孤獨,所以馬不停蹄地奔赴一場場喧囂,消耗大量的時間只收穫了幾句場面話和酒肉朋友。

 

走過半生才知道,人生是座獨木橋,沒有人能永遠陪伴左右,父母會老去,孩子要遠行,伴侶會離開,生命的旅途注定只能踽踽獨行。

 

活得孤獨本是人生常態,享受孤獨才是最美的姿態。

 

2012年,王澍成為了中國首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

 

談起自己成功的經驗,他感慨地說:“我得感謝這麼多年的孤獨時光,它讓我能靜靜地思考。”

 

剛進入大學,在別人都流連於飯局社交時,他已經一個人走在深山采風的路上。

 

寫筆記,觀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學習建築高低錯落的排布,他自得其樂。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興建高樓大廈,許多同行好友都藉著東風,賺得盆滿缽滿,他卻遠離熱鬧,一個人搬去杭州。

 

清晨和工匠們一起做裝修活,黃昏就在西湖邊賞景,看書。

 

在杭州獨處的時光裡,王澍催生了許多靈感。

 

基於這些靈感,他用“瓦爿”築建了可以被觸摸歷史的博物館,在牆面上用紅磚鋪就火燒雲的景象。

 

他獨特的審美和建築風格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幾乎一夜成名。

 

獨處賦予他超脫人群的專注與思考,也最終成就了他的作品。

 

中年以後愈發明白,比前擁後簇更有用的,是潛心修煉的實力;比浮世虛名更重要的,是獨行天地間的勇氣。

 

叔本華曾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能完全成為自己。”

 

有時候,上天讓你身邊空無一人,只是為了幫你把真正的自己找回來。

 

或許是讀一本書充實靈魂,或許是出門跑步,強健體魄,甚至是窗前靜坐,沉澱心頭的思緒……

 

只要你願意,那些無人問津的時光,都可以用來淬煉更好的自己。

 

來源:全景視覺

 

自洽能力

 

魯豫在《對白》中講到一個故事。

 

曾經有位讀者給她寫信,傾訴自己生活的艱辛。

 

他說:“做音樂人真苦啊,因為接不到演出,房租都付不起,天天吃清水麵條。您說我是不是該找份工作了?”

 

魯豫勸他找一份工作,他滿口答應。

 

沒想到他一年以後的回信,更加痛苦了。

 

原來在寫信不久後,他就收到了《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的邀請,他本想去,又害怕被淘汰,猶豫之間竟錯過了機會。

 

這件事令他懊惱不已,再找其他工作時,滿腦子都想著沒去成的海選,心神不寧,結果面試一個也沒有通過。

 

魯豫看著回信直搖頭,無奈地說:“請你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總是這樣擰巴,只會錯過所有。”

 

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對人生有許多期待:想在生活中大展拳腳,想擁有光鮮亮麗的事業,和相愛的人廝守一生……

 

走過半生方知,生活並沒有那麼簡單,多的是暗潮洶湧中的孤立無援,養家糊口下的委曲求全。

 

很多時候,中年人的擰巴不是喪失鬥志,而是因為身上擔子太重,而生活卻如履薄冰。

 

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生活,與其在痛苦裡糾結,被執念折磨得遍體鱗傷,不如學會自洽,跳出苦難的圍欄。

 

生活的幸福從不來自握有一手好牌,而是悅然地接受自己的底牌,努力將它打成好牌。

 

自洽一半是“舍”,錯過的機會,走散的關係,曾經的夢想……只有關上執念的門,才能打開新生活的窗。

 

自洽另一半是“納”,心平氣和地接納生活的刁難,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人生之路本就荊棘叢生,與其舉目四望心茫然,不如踏實走好腳下的路,你會發現前路漫漫亦燦燦,只要步履不停,我們終會到達彼岸。

 

周國平曾說:“到了一定的年紀,總要學會與周遭的一切和平相處。”

 

歲月無情,猶如刻刀,而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運用這把刻刀,雕刻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

 

努力賺錢,可解人間倉皇;冷靜處事,可解燃眉之急;善於獨處,可抵時光蹉跎;樂於自洽,可享人生百味。

 

往後餘生,願我們能笑對人生磨礪,擁抱每一處風景,將平凡的日子過得熠熠生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