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通透的人,都掌握了這三個相處竅門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不同的社交模式,決定了一段關係的不同走向。
而活得通透的人,都掌握了這三個相處竅門:適當服軟、合理裝傻、永遠清醒。
1
適當服軟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中,有位辯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女友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爭吵,兩人都覺得自己有理,誰也不肯讓步。
這位辯手仗著自己清晰的邏輯思維,把女友辯駁得體無完膚。
沒想到他說完了,女友竟然哭了。
他這才忽然意識到,自己雖然可以運用技巧去打壓對方,但女友需要的只是溫柔和體諒。
少不更事的時候,我們也曾習慣於滔滔不絕咄咄逼人。
有了一定閱歷後才逐漸體悟,生活本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
戀愛也好,友情也罷,學會妥協,適當服軟,才能使一段感情溫暖長久。
讀饒平如先生的《平美如棠》時,總會為書中那對歷經風霜、平淡相守的夫妻動容。
他們經歷過戰亂、疾病、離別,風風雨雨走過60多年,一直情深意篤。
共同度過的歲月裡,兩人也有鬧矛盾的時候,但每次都會以平如的一句“是我不對”結束。
饒平如先生說:“對於男人,沒有什麼面子不面子的,過日子還是裡子更重要。”
一段關係裡,贏了架勢,輸了感情,是世上最賠本的買賣。
漫長人生路上,一段關係中,理解永遠比正確重要,包容永遠比輸贏重要。
2
合理裝傻
莎士比亞曾說:
裝傻裝得好也需要靠才華,不僅要洞察人性,了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了時機。
世人皆以聰明為傲,但懂得合理裝傻,才真正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和胸懷。
我在年輕的時候,曾和領導去過一個飯局。
當時有位20來歲的小伙子,在酒桌上大肆吹噓,張口就是自己認識哪個大佬,得過什麼獎,吹得天花亂墜。
這位小伙子我也見過,是合作公司一個剛入職不起眼的小職員,更可笑的是,他吹的很多獎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我心中不爽,正起身準備拆穿他,領導卻悄悄拉了拉我的衣角示意我坐下。
他自己呢,不僅全程微笑看小伙子表演,還時不時搭上幾句話。
回去的路上我問他,你怎麼就看得慣這種虛張聲勢、只知道滿嘴跑火車的人?
領導說,你看他四處賠笑臉,不過是為了討生活,就隨他去吧,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後來閱歷漸長,我發現那些真正通透的人,往往都很懂得為別人著想,願意給人台階下。
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有一期邀請了歌唱家李谷一。
待她歌唱完畢後,有位嘉賓說他是李谷一的忠實粉絲,還列舉了許多她唱過的歌曲。
但李谷一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有首歌並不是她唱的,台上一度陷入尷尬。
這時,主持人撒貝寧趕緊出來打圓場,他說自己也是李谷一的粉絲,列舉了很多他聽過的歌,其中有一首《思念》。
但這首歌並不是李谷一的,而是毛阿敏的。
耿直的李谷一繼續拆穿撒貝寧,撒貝寧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既逗笑了觀眾,也化解了嘉賓的尷尬。
撒貝寧當真不知道《思念》這首歌不是李谷一唱的嗎?
其實並不是。
他只是通過巧妙的方式,將自己拉到和嘉賓一條陣線上,他這份“糊塗”,是強大的同理心,也是刻進骨子裡的善良。
所謂高情商,是懂得適時沉默,合理裝傻。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急於打擊別人抬高自己,而是願意放低姿態,釋放善意。
3
永遠清醒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令人醍醐灌頂的人生真相?
有人回答說,不要相信別人會成為你的救贖,要活成自己的救世主。
我認識一位高管朋友,四十多歲出來創業,不曾想接下來兩三年,不僅賠光了老本,還欠下百來萬的巨債。
此前看起來和他交情不錯的人,那段時間都躲得遠遠的,生怕朋友開口找他們藉錢。
他去求原先單位的一些合作夥伴,也被拒之門外。
無奈之下,朋友只得將一套最喜歡的房子賣了,填上了這個窟窿。
過了幾年他東山再起,事業越做越大,原先那些人又紛紛貼了上來。
我問朋友,經歷起落,可否會對人世感到心寒?
朋友說不會。
他說以前在高位時,總覺得自己很厲害,走到哪裡都是一呼百應。
自己出來創業後才明白,所謂人脈,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真到了緊要關頭,完全只能夠指望自己。
朋友的話,令我也頗為感觸。
當我們步入社會,褪去了懵懂天真,也開始懂得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非是價值交換的過程。
当你弱小,捱冷眼也是正常的事,当你强大到能为别人撑伞,别人自然会为你铺路搭桥。
所以,困頓時不要寄望於他人,要活成自己的救贖。
低谷時不要指望別人拉一把,要默默沉澱暗自努力。
一個人開始變得的強大標誌,不是把人脈當回事,而是無論高峰低谷,都能獨自成軍。
▽
《圍爐夜話》中說:“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
為人處世說到底,無非講究一個“度”。
理不用太清,事不用太明,糊塗看人間,冷靜觀世界,才是最清醒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