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少有人走的路》: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value101 2022-08-11 檢舉

 

 

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 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強調在工作中,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緊急程度,劃分出四個像限,分別為: 重要且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重要不緊急。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

 

此類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必須優先解決。比如一次重大項目的談判,一份待交的稿件等。

 

第二象限:緊急但不重要。

 

一些事情很緊急而並不重要,但因其緊急,會給人造成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緊急的事情都顯得重要。實際上,一場電影,一次需要排隊的採購,看似緊急需要趕時間,卻並不那麼重要。

 

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緊急。

 

一些瑣碎的雜事,比如無聊時刷手機,既沒有時間的緊迫性,也沒有重要性,但也最容易占用人們的時間,導致時間成為“沉沒成本”而不自知。

 

第四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比如一個長期的項目,時間充足,但項目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投入,好好準備。

 

“四象限”法則建議人們: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於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 的工作上,做到“防患於未然”。

 

所以,綜合起來最優策略是:優先解決第一象限,區分一二象限,投資第四象限,放棄第三象限。

 

在此引用“四象限法則”,還是要歸到“自我價值認同”和“延遲滿足”上來。

 

對自我價值比較認同的人,不會在第三象限花費過多的時間 ,不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是無聊的、無趣的、沒有意義的,需要“打發時間”,而會利用時間創造更多價值。

 

認同自我價值,就不會逃避解決重要的問題,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應對,就會懂得延遲滿足。

 

對自己和問題有清楚的認識,所做的事情以及人生的道路就會越來越清晰。

 

03 打破“舊我”,創造“新我”

 

打破“舊我”,需要一點一點放棄很多東西:童年的依賴感、超出個人所需的慾望、盲目的自以為是、空想、暫時的權威、無拘無束的自由、慣性思維、對一些人與事的偏見,甚至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放棄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心智成長的過程。

 

譬如物質的極簡帶來精神的充實、寧靜。


“空間”有“空”,才容得下我們各自賦予新的內容。

 

放棄的過程中,最難的是放棄自我,這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你可能感到痛苦,而過後可能迎來新的人生高度。

 

有“舍”,才有“得”。

 

眼界由“對自我的過分關注”上升到“見天地”“見眾生”,而後會發現,人生變得如此開闊、明朗。 自我在天地間如此渺小,人生則指向更為更宏大的境界。

 

放棄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而舊事物的死亡也會帶來新事物的誕生。

 

放棄舊我,你仍舊是你,你已不再是你。

 

永遠有一個鮮活的新的自我“迸發”活力,生生不息。

 

04 自我調整,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出:“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 ”

 

就是在衝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進行自我調整。

 

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穩定,又要放棄某部分自我以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平衡。

 

“心智成熟的旅程艱苦卓絕,無論思考還是行動,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擺脫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的心理。所以,這真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改變或許讓你暫時感到痛苦,但直面問題後,人生會迎來清爽,迎來豁然開朗,你會因此走向新的人生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