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出息的最大特徵: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散

一個人沒出息的最大特徵: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散
value101 2022-01-20 檢舉

 

7月16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定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這不就是人性弱點的真實寫照嗎?

有時候,我們很清楚某些事情必須要完成,但總會找各種藉口去逃避,一拖再拖,然後荒廢了時間,蹉跎了歲月。

懶散症,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生活,毀掉人生。

就如楊絳先生說的:“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作家李尚龍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剛去“新東方”當英語老師時,收入較低,住所環境也差。

但為了實現夢想,讓人生更有意義,能在北京生活的更好。

他拼命備課、上課,利用空餘時間努力自學,最終他成為新東方最受歡迎的老師,寫出了暢銷書,在北京也有了自己的住處。

而他有位北漂朋友深受鼓舞,說自己從小就想成為一位吉他手。

可這位朋友,只是空想等待,並沒有實際行動。寧願在菜市場為了幾毛錢和菜販子討價還價,也不願花時間練吉他,然後閒下來就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玩遊戲。

結果,幾年過去了,朋友只是偶爾做下“吉他夢”,仍拿著低工資在出租房內抱怨,情況一成不變。

盧思浩:“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鬥志的東西。  ”

人生最可悲的是,我本有機會改變,但卻因為懶散成為命運的絆腳石,最終一生碌碌無為,遺憾終生。

懶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為自己在拼命努力,殊不知結果是不會騙人的, 你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命運不會縱容任何懶散的人,也不會辜負任何勤奮的人,所有的成功都是被努力逼出來的。

想起了《山月記》中的一句話: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

如果你不甘於平庸,碌碌無為一生,那麼趁著這美好年華,給自己一個機會,少點藉口,下定決心雕琢自己,為人生負責。

不管你是塊璞石,還是塊普通石頭,只要用心刻苦琢磨,都將成為一塊精美的工藝。

 

把努力當成常態,才是真正的自律

 

作家馬丁有一句話:“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裡。先是在精神上提出要求,再將這種要求,潛移默化成做人做事的準則。”

很多人好奇,劉德華是如何做到40年如一日保持好身材,工作和生活都如此自律?

他這樣說道:“我覺得最基本的就是一種努力吧!

再大的夢想,都是從一個平常的軀體開始的。自律真的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但把努力當作習慣,慢慢就出現自律。”

他的這番話不禁讓人深省:短暫的自律長久不了,只有把自律當成習慣才能做到持之以恆。

安東尼·羅賓曾說過:“塑造你生活的不是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這種堅持就是所謂的自律成了一種習慣。”

細微的小事堅持久了,作用就會復合疊加,變成真的習慣,然後產生效果從中受益,改變生活,開啟不一樣的人生高度。

對於優秀的人來說,所謂的自律,其實是一種已經深入到骨子裡的習慣。

董卿曾在接受《環球人物》採訪時說:“我一直保持著每天睡覺之前一小時的閱讀習慣,這幾乎是雷打不動的。”

很多人問她:“你能堅持?這樣不痛苦嗎?”

董卿淡然的回答說:

“這個好像無所謂堅持不堅持,就是已經習慣了,我的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沒有任何電子產品,這是我的一個習慣,安安靜靜看會書就可以睡覺了。”

看到這個回答,就不難理解,她為何能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對詩詞信手拈來,在《朗讀者》中將文章脫口而出,身上掩藏不住的詩書氣質,這都歸功於她長年累月的閱讀積累起來的。

正如她說的: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自律,其實就是一場自我博弈的過程,只有心甘情願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才能夠從中受益。

如村上春樹所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自律的過程,雖然難熬備受折磨,但結果卻是美好的,它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群中脫穎而出。

把自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便成了習慣,成了常態,這樣的自律無處不在,不用刻意假裝,時刻就能感受到它帶來的自由和快樂。

常常運動的人,能在自律中,體會到輕盈的身材;

常常閱讀的人,能在自律中,感受到充盈的心靈;

作息規律的人,能在自律中,享受到健康的身體。

真正的愛自己,不是讓自己放縱在短暫的安逸中,得過且過消磨歲月,一事無成。

而是活在當下,用自覺而持續的自律,努力追尋做自己想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平凡的自己在平庸人生中開出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