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開示:有三種人看似在積德行善,實際上卻是在積攢惡業

地藏菩薩開示:有三種人看似在積德行善,實際上卻是在積攢惡業
美麗夢想 2024-12-18 檢舉

 

 

地藏菩薩的聲音迴盪在虛空中:“若想真正積德行善,須放下名利之心,去除私慾之念,斷除分別之執。”

李榮低頭沉思。他終於明白,自己多年來的“善行”,不過是披著外衣的執念與貪欲。真正的修行之路,才剛開始。

李榮低頭沉思,久久說不出話。

他明白了地藏菩薩的開示,卻不知如何彌補自己多年來的過失,更不知道未來該如何真正行善積德。

Advertisements

「菩薩,我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過錯?」李榮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地藏菩薩慈悲地看著他,緩緩說道:「心存善念,卻因愚昧而造業,這並不可怕。

知錯能改,便是覺悟的開始。記住,真正的善行有三個要素:無求、無私、無分別。你若能明白這三點,便可轉惡為善,累積真正的福德。 」

李榮抬起頭,眼中帶著希望:“菩薩,願聞其詳。”

地藏菩薩手中拈起一片蓮花瓣,輕輕一吹,虛空中出現了另一幅畫面......

Advertisements

一位老婦人蹣跚著走在山路上,背上背著一大袋柴火,顯然十分吃力。

一個年輕的樵夫見狀,連忙上前幫她將柴火背起。

老婦人十分感激,連聲道謝,但樵夫擺擺手,笑著說道:“您不用謝我,我不過是順手而為,您安全到家就好。”

 

地藏菩薩看著李榮,「這是無求之善。施恩不圖回報,行善而不求福報,這樣的善行,才能真正契合因果的清淨之道。

你過去的布施,總想著得到名聲與福報,就如同用一隻污垢的手去淨化水,水終究會染上污濁。 」

李榮點點頭,心中有些明白了。

他正想開口,地藏菩薩又拈起一片蓮花瓣,吹出了第二幅畫面......

畫面中是一場大雨,暴雨滂沱中,一條小河漲水,幾個孩童在河邊玩耍,隨時有被洪水捲走的危險。

Advertisements

一位農夫經過,看見這一幕,立刻丟下自己的農具,衝過去抱起孩子,將他們一一送到安全的地方,他的衣衫盡濕,卻毫不在意。

事後,孩子的父母前來感謝,他只是笑著說:“每個人都遇見這事兒都會這樣做的,何必客氣?”

地藏菩薩說:「這是無私之善。若心中想著自己的得失,善行便摻雜了私念,果報也因此不純。你對侄子的冷漠,正是因為你心中自私的分別:他失敗是自作自受,不值得你施捨。

這樣的心念,讓你的善行變成了一種帶有傲慢的裁決。若想累積真正的功德,須捨棄私心,以慈悲心待人。 」

李榮的臉漸漸漲紅。他想起當初侄子跪在自己面前求助時的眼神,那是一種絕望的祈求,而自己卻因為心中的不滿而拒絕了他。

他低下頭,聲音低沉:“菩薩,我明白了,善行不能帶有傲慢與分別。但什麼是無分別之善呢?”

地藏菩薩第三次拈起蓮花瓣,吹出了最後一幅畫面......

 

一個僧侶住在山中的茅草庵裡。

他每日禪修打坐,閒時便到山下的村子教人讀書識字。

村裡的孩子漸漸多了些智慧,老人也不再為家中後代的未來煩惱。

有一天,有人問僧侶:“你為何如此慈悲,難道不怕自己年老時無依無靠嗎?”

僧侶只是笑了笑,說:“施與眾生,就是施與自己。何來分別?”

「這是無分別之善,也是最高的善行境界。無分別心,不分你我,不分貴賤,不分親疏。這樣的善,是真正的清淨善,能積累無量的福德。

你過去的善行,總是懷著分別心,認為災民值得幫助,而侄子因失敗而不配。這樣的分別,正是惡業的根源。 」

李榮猛然醒悟,恭敬地叩首:“弟子愚昧,今日方知真正的善行之道!菩薩,我該如何修正過去的過錯?”

「因果不昧,你曾種下的惡因,仍需用善行去化解。記住,無求、無私、無分別,行善時不求回報,不存私心,不分親疏。

如此,你的心便會漸漸清淨,福德自然增長。 」

 

李榮感泣,連連叩首:“弟子明白了,願從今日起,以清淨心行善,再不求名利福報!”

從那天起,李榮的行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不再大張旗鼓地捐銀布施,而是默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他重新接納了自己的姪子,將姪子當成家人般關懷。

幾年後,李家重新興旺起來,李榮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慈悲長者。

地藏菩薩曾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真正的善,不在於施捨了多少財物,而在於是否發自清淨的心。

無求、無私、無分別,這才是積德行善的真正意義。

李榮明白了這個道理,也用自己的轉變化解了惡業。

善惡的因果,總是從心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