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開示:有三種人看似在積德行善,實際上卻是在積攢惡業
“我一生行善,為何家中災禍連連?”
一位滿面愁容的富商跪在地藏菩薩像前,悲嘆不已。
他捐建寺廟,救濟貧困,卻沒能換來平安,反而家道中落,親人離散。
地藏菩薩的聲音似從虛空傳來:“善惡的果報不在表象之上。若不明因果,行善也會墮入惡業。”
富商抬起頭,滿眼疑惑:“行善為何也會造惡?”
地藏菩薩緩緩說道:“有三種人,看似在積德行善,實際上卻是在積攢惡業。”
「菩薩,究竟是哪三種人......」
富商名叫李榮,曾是城中最富有的商人,他少年得志,靠著經營鹽業累積了巨額財富。
中年之後,他開始熱衷於布施,捐銀開設義學,修橋鋪路,還幫助災民渡過飢荒。
城中百姓無不稱頌祂的善行。
然而,近幾年,他的家族卻接連遭遇不幸:長子染病夭折,侄子因經商失敗而自縢身亡,妻子也因憂傷過度而臥病不起。
「李大善人」成了一個笑話。人們悄悄議論:“他嘴上說是行善,怕不是背地裡做了什麼虧心事吧?”
李榮心中憤憤不平。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行善積德,為何換來的卻是災禍,他求遍了名醫,也向高僧請教,但都得不到答案。
最終,他來到地藏菩薩的道場,希望能解開開心中的困惑。
夜深人靜時,李榮在大殿中跪拜許久,竟在昏昏沉沉中進入了禪定。
他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廣闊的幽冥之地,地藏菩薩端坐於蓮台之上,目光慈悲而深邃。
「地藏菩薩,我自認行善無數,為何仍遭此禍?」李榮跪在蓮台前,帶著幾分哀求。
地藏菩薩抬手一指,虛空中顯現出一幅畫面。
畫面中,是李榮在施捨糧食給災民的場景...
李榮穿著錦袍,站在人群前,身後掛著巨大的橫幅,上書「李氏善堂」。
災民排隊領糧,有人跪地磕頭,有人高聲稱頌李榮的仁德,而李榮面帶微笑,彷彿沉浸在眾人的敬仰中。
「李榮,你可知這善行中藏著什麼惡業?」地藏菩薩問。
李榮愣住了:“我救濟貧困,難道這也是惡?”
地藏菩薩嘆道:「你的布施確實救了人,但你的動機是為了名聲。
你看似在行善,心中卻充滿了對名利的執著。這種善,表面上累積福報,實則種下了貪欲的因果。 」
李榮臉色一白,急忙辯解:“可我的錢財確實幫助了許多人,難道這不算善行嗎?”
地藏菩薩輕聲說:「善行不只是外在的行為,更在於內心的清淨。若發心不純,行善也會生惡。
你雖救濟災民,卻讓他們心懷感激,反覆念你的恩德,這便是無形中的攀附與執著。善行若沾染了自私和貪戀,便如同毒藥裹在糖衣之中。 」
畫面一轉,地藏菩薩指向另一幅場景。
畫中,李榮正站在寺廟中,親手將一袋金銀交給住持,住持連連稱讚:“施主慈悲,必得大福報。”
李榮面帶得意之色,旁邊的隨從小聲議論:“老爺這次捐的錢,正好能讓李家在城中更有名望。”
地藏菩薩說:「這便是第二種惡業。
以布施為手段,求福報,求名聲,甚至求利益。這樣的善行,雖能累積一些短暫的福報,卻因夾雜了私心,而種下了新的惡因。
你李榮捐銀修寺,本是善舉,但你心中卻想著家族的榮耀,這便是雜染的布施。 」
李榮聽得冷汗直流,低聲說道:“菩薩,那還有第三種惡業是什麼?”
地藏菩薩沉默片刻,指向最後一幅畫面...
畫中,是李榮責備姪子的場景。侄子因經商失敗,向李榮求助,卻被他一口拒絕。
李榮冷冷說:“你平日揮霍無度,如今落得如此下場,也是活該!我行善積德,是為了幫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你這樣的人,不配得到我的施捨!”
地藏菩薩緩緩開口:「這是第三種惡業。以善為名,行冷漠之實。你自以為在行善,卻以自己的標準衡量他人,忽視了親情的因果。
真正的布施,是無分別心,不求回報。而你對姪子的冷漠,正是種下了家庭不和的惡因。 」
李榮癱坐在地,淚流滿面:“菩薩,我真的錯了嗎?可是我沒有惡意啊!”
地藏菩薩看著他,語氣平和:「善惡無關意圖,只關因果。你以為的善,不是真正的善,而是沾染了名利、私心和分別心的偽善。這樣的善,會累積短暫的福報,但終將因惡因發作,而遭受果報。
“善與惡,從來不在表象,而在內心。”